
從文化賦能到終端升級,再到法治建設,滁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以一套精準有力的“組合拳”,在皖東大地上書寫着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文化賦能:激活鄉村歷史記憶
清晨,陽光灑在鳳陽縣殷澗鎮卸店村委會的門前,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推介之旅正在進行。
“大家好,我是殷澗鎮鎮長王世義。今天帶大家逛逛咱們殷澗鎮的卸店村……”王世義面帶微笑站在鏡頭前,手持文創鑰匙扣和帆布包向網友展示。“這是我們‘花開杏福’共富工坊結合卸店文化,打造的IP形象——‘殷小菊’和‘小杏福’。”這些可愛的形象,正是當地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碰撞的結晶。
滁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依託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助力打造文創IP,建設“花開杏福”共富工坊,激活了鄉村文化的經濟價值。此外,聯合村“兩委”,做優“卸甲小院”民宿品牌,設立公益集市,方便了村民生活,凝聚了鄉村發展的合力。
農網終端:重塑鄉村商業生態
面對鄉村旅游帶來的新消費需求,滁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探索實踐了終端形象提升助力美麗鄉村、客戶經營轉型助力就業增收、農村市場繁榮助力産業發展三條路徑,以農網建設提質增效服務鄉村振興。
在分水嶺南譙區松嶺段,從醉翁亭南邊的風景道向西,沿瑯琊山腳下進入施集漫山茶園,這條全長119公里的道路,串聯起了13個景區和5個美麗鄉村。
“這是文旅産業發展帶來農網消費需求發展變化的一個生動注腳。”滁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成員、副經理朱才厚介紹,公司堅持市場導向,因勢利導強化分水嶺沿線的農網建設,推動“消費者向哪流動、零售網點就向哪發展”。
滁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精心打造“金葉亭語”農網終端,助力鄉村小店從傳統零售點升級為集商品銷售、便民服務、地方特産展示於一體的複合空間。這些終端,不僅是旅游、騎行愛好者的“補給站”,也成為了激活全域農網、連接城鄉消費的新引擎。
法治建設:夯實鄉村治理根基
鄉村振興,法治先行。滁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聯合多方力量,將法治文化融入休閒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在殷澗鎮卸店村打造法治文化旅游路線,因地制宜融法於景,設立法治宣傳欄、法治宣傳標語,讓村民、游客出門見法、抬頭看法、茶余飯後議法,實現以文化人、以法育人。
滁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與鄉村基層黨組織建立緊密的普法溝通聯絡機制,與縣司法局共同組建普法志願服務隊,圍繞鄉村法治建設的難點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共同開展一系列“菜單式普法”活動,通過法律宣傳、法治講座、法律諮詢等便民法律服務,有效解決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助理夯實鄉村治理根基。(張雅文 高琳琳 柳浪 張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