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肥西縣住建局政務服務窗口順利核發合肥港中派作業區碼頭一期工程施工許可證,這是肥西縣首張港口項目施工許可證,標誌着江淮運河上首座綠色低碳環保現代化大型散貨碼頭正式進入全面施工階段,為肥西打造“對外開放新門戶”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落實安徽省江淮幹線水運大通道建設、發揮江淮運河航運功能的關鍵舉措,合肥港中派作業區碼頭工程自規劃以來便備受矚目。項目總投資12.5億元,位於合肥市肥西縣深圳路與蓮花路交口東南、光明大堰河左岸,總用地面積25.23公頃。將新建8個1000噸級(水工兼顧2000噸級)散貨泊位,利用岸線600米,設計年吞吐量達680萬噸,以運輸礦建材料、水泥為重點,同時滿足合肥西南地區光伏玻璃、汽車玻璃生産原料的運輸需要,發展成集儲存、交易、運輸為一體的大宗貨物集散中心,打造成集港口碼頭、倉儲為一體的專業生産服務型物流園區;更通過新增滾裝泊位優化設計,使汽車年設計通過能力提升至30萬輛,為“合肥造”新能源汽車開闢低成本出海通道。項目預計2027年下半年投運後,將填補合肥西南區域大型散貨碼頭空白,串聯江淮水網千噸級通航能力,構建“水鐵公”多式聯運網絡,成為合肥西南部重要物流樞紐和産業動力源。
此次施工許可證的高效核發,是肥西縣深化“放管服”改革、創優營商環境的生動實踐。面對這一全縣首個港口類重點工程,縣住建窗口主動靠前服務,打破傳統審批壁壘,建立“專人對接、並聯審批”的綠色通道。工作人員提前介入項目前期籌備,與發改、資規等部門協同聯動,優化審批流程,嚴格落實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高效審批要求,在確保審批規範的前提下大幅壓縮辦理時限,實現了從規劃方案審定到施工許可核發的無縫銜接,用政務服務“加速度”護航重點項目“快落地”。
“中派作業區碼頭不僅是貨物中轉站,更是安徽內陸開放的新坐標。”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碼頭作為江淮運河進入合肥的重要西南門戶,其建設將顯著提升合肥港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通過促進公路運輸向水路運輸轉變,每年可為周邊産業集群節約數億元物流成本,同時推動臨港産業集聚,助力肥西“5+X”重點産業集群發展,為合肥都市圈及安徽省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未來,隨着中派作業區與籌備中的下派作業區同步發力,將共同組成合肥西部經濟發展“雙引擎”,推動肥西從“內陸腹地”向“開放前沿”實現歷史性跨越。
下一步,肥西縣住建局將持續聚焦重點項目建設需求,不斷優化政務服務舉措,全力保障項目建設順利推進。這座承載着區域發展雄心的現代化港口,終將在派河之畔崛起,以通江達海的氣魄,書寫肥西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徐小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