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文化鑄魂 實踐育人賦能——蚌埠學院探索“1+3+N”育人模式紀實-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11/23 15:20:11
來源:蚌埠學院

淮河文化鑄魂 實踐育人賦能——蚌埠學院探索“1+3+N”育人模式紀實

字體:

  近年來,蚌埠學院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文化傳承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系統構建“1+3+N”淮河文化教育場域,創新實施“1234”實踐育人模式,取得了一系列育人實效與社會反響,成為地方高校文化育人與實踐教學改革的生動範例。

  文化鑄魂:構建全域育人新場域

  走進蚌埠學院淮河文化展覽館,一件件出土文物、一幅幅花鼓燈非遺展品、一個個雙墩陶器刻劃符號,無聲地訴説着淮河流域的千年文明。作為中國科協學風傳承基地、安徽省社科普及基地,這裡年均接待訪客超5000人次,成為學校文化育人的重要平台。

  “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淮河文化,更要讓他們成為文化的傳播者、傳承者。”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吳長法介紹,學校常態化邀請非遺傳承人、考古專家開展教學與講座,打造“展覽+互動+傳承”三維育人體系。淮河文化大學生講解團經過系統培訓,累計服務校內外觀眾8萬餘人次,成為傳播淮河文化、鍛煉綜合能力的重要力量。

  以淮河文化展覽館為核心,藝術館、三級壩展示館、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三大特色平台為支撐,各學院“一院一品”品牌項目為延伸,蚌埠學院構建起“1+3+N”文化育人網絡。藝術館聚焦淮河民間藝術,年展學生作品200余件,三級壩展示館借助虛擬倣真技術構建水利工程實訓場景,創業孵化基地孵化了包括文化傳媒、影視製作在內的10余個學生創業團隊,推動文創項目落地生根。

  實踐賦能:雙輪驅動提升創新能力

  “以前對實踐活動不太感興趣,現在通過學校系統的志願服務和學科競賽,我能感到自己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升。”該校2023級學生胡若冰參加“淮河文化大學生講解團”的活動已經兩年,收穫很大。

  學校以“志願服務+學科競賽”為抓手,推動實踐教學走深走實。志願服務方面,依託講解團持續開展文化科普“四進”活動,累計舉辦講堂、課程46場,覆蓋中小學生5000餘人;深入鄉村、企業與社區,開展文化調研、文創研發與生態宣傳,近三年參與學生2400餘人,服務時長超2.4萬小時。

  學科競賽方面,學校構建“基礎—提升—創新”三級體系,連續承辦省級“華騏-寶綠杯”大學生生態環境創新創業大賽,並在“挑戰杯”“互聯網+”等國家級賽事中屢獲佳績。學生從“參與體驗”邁向“創新服務”,實踐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平台聯動:強化育人全過程支撐

  為打通育人“最後一公里”,學校積極搭建“志願研習、課程導引、成果轉化”三大平台,推動育人資源整合與能力轉化。

  志願平台聯合雙墩、禹會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蚌埠市水利局等共建“靚淮河”科技志願服務基地,學生深度參與淮河治理、土壤修復等項目,實現“專業+服務”雙軌融合。課程平台開設《淮河文化概論》《安徽花鼓燈》等20余門特色課程,並推出原創動畫微課“小蚌説淮河 百問百答”,以生動形式傳播文化與生態知識。成果平台依託淮河文化發展聯盟、蚌埠市大禹文化研究院等,推動學生研究成果落地,近三年獲批國家省級大創項目20余項,市級社科項目10余項。

  機制保障:推動實踐育人常態長效

  為確保實踐育人持續有效,學校完善“四項機制”:價值引領機制,將文化保護、生態治理、非遺傳承等思政主題融入實踐活動;導師輔導機制,實行“學業+實踐”雙導師制,全程指導學生選題、實施與總結;朋輩協作機制,組建小組,開展經驗分享與項目共創;成果牽引機制,將志願服務、競賽成果納入學分認定,銜接畢業設計與就業創業。

  “這套機制讓我們在實踐中有方向、有指導、有支持、有收穫。”2022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張智凱深有感觸地説。參與科技志願服務三年來,他在導師指導下用鏡頭記錄淮河生態治理、淮河文化宣傳的點點滴滴。更讓張智凱欣喜的是,在學校的創業孵化平台支持下,他創辦的傳媒工作室已初具規模。“我們製作的原創科普宣傳片還獲了市級獎項。”如今,他的團隊已經開始承接各類項目,實現了從“跟着做”到“創新做”的跨越。

  這種覆蓋全過程、融入多環節的長效保障體系,正在讓更多像張智凱這樣的學子受益。從課堂到田野,從理論到實踐,學生們在真實項目中錘煉專業技能,在服務地方中厚植家國情懷,切實提升了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成效。

  育人成效顯著:文化傳承結碩果

  改革實施以來,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在“挑戰杯”“互聯網+”等賽事中獲省級以上獎項30余項,授權專利10余項,多項生態治理成果落地沿淮鄉村。淮河文化展覽館成為皖北文化育人高地,非遺活動覆蓋師生3000人次,學生文創作品屢獲省級獎項。

  “靚淮河”科技志願服務項目入選國家級科技志願服務典型案例,學校經驗通過中國科協“翱翔之翼”培訓課程向全國推廣,並與淮河流域近10所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戰略合作。“以淮河文明浸潤校園”案例獲評安徽省社科普及優秀案例。

  淮河文化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通過構建‘1+3+N’育人場域,我們不僅讓學生深入了解淮河文化的深厚底蘊,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看到學生們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這正是我們推進文化育人的初衷。”

  從淮河文化中汲取營養,在實踐育人中錘煉本領,蚌埠學院正以紮實的行動,為地方高校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着有益借鑒。在這片浸潤着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新時代的育人故事還在繼續書寫。(洪何苗)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