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皖北,涼意襲人,然而走進阜南縣會龍鎮,卻看到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襪子工廠生産線高速運轉,處處可聞機杼聲聲。“眼下正是襪子消費旺季,我們每天要生産30萬雙襪子。”安徽屹步坊襪業有限公司的生産負責人説。
從曾經的默默無聞到如今年産3億雙的襪業重鎮,會龍鎮僅用8年時間便完成了這次産業躍遷。其快速崛起,繞不開與“國際襪都”浙江省諸暨市的不解之緣。“阜南和臨泉兩縣有1.7萬人在諸暨襪子廠打工,帶回了成熟技術和襪子産業。”會龍鎮黨委負責人&&。
“結緣”諸暨,襪子産業“無中生有”
走進安徽舒昌針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幾百台襪機高速運轉,工人忙碌而有序地穿梭於機器之間。“我們工廠年産6000萬雙襪子,以外貿為主,銷往歐洲、非洲、南美等國家和地區。”公司負責人陳佳棋説。
作為從“國際襪都”諸暨市千里西遷至會龍鎮的首家襪業企業,舒昌紡織的選擇曾讓許多人感到不解,它為何願意離開産業發展高地,遷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皖北小鎮?
“當時在諸暨,我們遇到招工難的發展瓶頸。企業要發展,只能搬到內地。”陳佳棋坦言,從2016年起,他開始在全國進行考察,足跡遍佈湖北、新疆、安徽等地,“當時廠裏有不少來自阜南縣的工人,都説阜南適合建廠,所以決定來看看。”
阜南縣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嫻熟的産業工人,讓陳佳棋很快作出決定,在會龍鎮投資建廠。他是2017年9月來到的阜南,10月就將生産設備拉了過來,11月份開始投産。
“據統計,阜南縣和臨泉縣在諸暨從事襪子生産的有1.7萬多人。”會龍鎮黨委書記熊瑞平説,如何將當地的人力資源“富礦”轉化為産業發展的競爭優勢,始終是他們尋求突破、聚力攻堅的關鍵課題。
舒昌紡織的落戶,為會龍鎮襪業發展打開了一片天。此後,眾多襪業企業聞風而動,紛紛前來覓商機、謀布局,會龍迅速成為扎堆聚集的投資熱土。
外出務工人員不僅學到了過硬的生産技術,更有不少人完成了從“打工者”到“創業者”的轉變,其中不少人返鄉投資,將個人成功轉化為助推家鄉産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2022年,已經在諸暨投資建廠的劉懷軍,決定回鄉再創業,在會龍鎮創立阜陽祥泉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現代化生産基地。他將目光越過傳統製造,鎖定在高品質襪類與無縫褲的研發與銷售上,成為會龍鎮襪業産業升級浪潮中的重要力量。
到今年底,祥泉紡織的1號與2號車間將實現全面運轉,屆時年産值有望超6000萬元。
會龍鎮立足當地實際,緊抓産業轉移機遇,上演了襪業産業“無中生有”的發展奇觀,完成了從人才紅利到産業發展的關鍵一躍。
産業聚集,“襪業小鎮”快速崛起
引進企業只是第一步,讓企業獲得效益、擁有持續的“造血能力”,才是支撐會龍襪業走向長遠、奠定繁榮根基的關鍵所在。
“賺到錢”的陳佳棋對此深有感觸,他能在短短兩個月內完成繁複的搬遷與投産,與會龍鎮高效的政務服務密不可分。
“鎮裏不僅幫助我們解決生産過渡廠房,確保旺季盡快復工復産,還主動協調,幫助完成對一家經營不善企業的收購盤活,迅速完成生産車間的改造和投産。”陳佳棋説,“這套‘組合拳’為我們節約了大量建廠時間和精力,讓我們能心無旁騖地抓生産、拓市場。”
“舒昌紡織作為落戶我鎮的首家襪業企業,我們將其視為‘一號工程’,展現了我們培育襪業産業的決心。”熊瑞平&&,“我們也想通過這次成功的合作,樹立一個高效服務的標杆,傳遞會龍鎮重商親商的鮮明信號,進而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匯聚於此。”
為支持襪業産業發展,阜南縣先後&&“襪業十條”“襪業十二條”等一系列靶向政策,涵蓋設備、廠房、用工、物流、用電等成本補貼,並配套稅收減免、金融信貸與公共服務保障,同時設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切實支持企業發展。
“四兩撥千斤”的政策杠桿,成功撬動了會龍襪業産業發展的巨大增量。陳佳棋的企業正是這一過程的生動縮影。
從諸暨時期的50&襪機、20余名員工,到落戶會龍後自建1.2萬平方米廠房、擁有550&襪機和超220名員工的規模,舒昌紡織企業産能與體量實現了超過十倍的驚人跨越,實現了從小微企業到規模企業的華麗蛻變。
“頭雁”引領,“群雁”齊飛。舒昌紡織的成功,如同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在襪業圈內産生了強大的示範效應,打開了會龍襪業發展的新局面。
2020年8月,浙商汪國新被會龍的産業潛力所吸引,投資創建了安徽屹步坊襪業有限公司,集研發、生産、銷售於一體。
“我們主打中高端襪子,當前旺季的日産量穩定在30萬雙。”屹步坊襪業公司生産負責人劉家忠説,公司以會龍鎮為核心基地,在阜南縣進行布局,襪機裝備總量超過2500&,年産襪子超1億雙、年産值近億元,已成為當地的龍頭企業。
目前,會龍鎮聚集了近20家襪業企業,年産3億雙襪子,2024年實現出口額3165萬美元,襪業産業正在加速奔跑。
強鏈補鏈,加快建設“中部襪都”
面對會龍鎮襪業産業的快速發展,熊瑞平始終保持着清醒的認識,“與外面的差距還很大”。他説的“外面”,指的是“南諸暨、北遼源”。
數據顯示,諸暨市有制襪企業上萬家,年産量超200億雙,而吉林省遼源市棉襪年産能35億雙,是全國最大的棉襪生産基地,在國內襪業産業形成“南有諸暨,北有遼源”的市場格局。在他們面前,會龍鎮目前的襪子年産能確實“不夠看”。
“我們在産業發展競爭中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熊瑞平分析道,“會龍位於阜南和臨泉交界,兩縣人口加在一起有400萬,僅會龍周邊鄉鎮便可輻射四五十萬的勞動力,這為我們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襪業,提供了充足而穩定的人力蓄水池,這是我們的底氣所在。”
商合杭與鄭合高鐵、合周與徐淮高速以及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相繼開通,為會龍鎮裝上了強大的“交通引擎”,將這座曾經的偏遠小鎮拉入了長三角的“數小時交通圈”,使其從地理意義上的邊緣地帶,轉變為承接産業轉移的“前沿陣地”。
“過去,襪子要想出口到歐洲等國家地區,需要先把産品送到寧波港或者上海港,再通過海運和鐵路運過去。”陳佳棋説,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開通後,産品可以在物流港直接裝箱發貨,一次能節約上萬元。
産業要做大做強,關鍵在於“鏈式”發展。通過建設襪業産業園,會龍鎮不斷引進上下游企業,將産業規模優勢轉化為不可替代的鏈條優勢。
“我們‘以鄉招商’,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同時‘以商招商’,讓已落戶企業的口碑成為最響亮的招商廣告。”熊瑞平&&,“這兩種策略相輔相成,讓襪業産業‘雪球’越滾越大。”
陳佳棋不僅壯大自身企業,更扮演了“鏈主”的關鍵角色。由他招引的君瑞紡織計劃投資4億元建設5.8萬平方米廠房,專攻紗線原料;佳瑞機械落地生産年産3000&襪機;镥郡襪業則專注童襪市場……這些上下游企業的精準落子,形成了強大的磁場效應。
“從2019年至今,我已從諸暨成功引進了五六家關聯企業,”陳佳棋説,他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抱團發展,在會龍打造一個完整、協同、高效的襪子産業鏈。
依託會龍鎮襪業産業發展優勢,阜南縣正加快建設輕紡城項目。該項目佔地面積約300畝,預計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均已封頂,工人正在進行裝飾裝修等工作。
“該項目全面落成後,將成為一個強大的産業引力場,吸引全國各地的襪業及上下游企業在此匯聚,有望實現年産30億雙祙子的産能、年産值35億元,真正擎起一座輻射中部、影響全國的産業地標,打響會龍鎮‘中部襪都’名片。”熊瑞平&&。(記者 李鵬 武長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