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家住合肥市包河區高速尚宸院小區的王先生打開家中集中供暖設備,屋內很快暖意融融。
在小區地下的能源機房內可以看到,一組組銀色管道佈滿整個房間,與儀表、地源熱泵機組等設備相互連接。當日上午10時,國網合肥供電公司包河供電分公司客戶經理徐清遠協同能源機房運維負責人白明,對供電設備開展巡視檢查。自本月17日起,該機房已正式啟動,將溫暖源源不斷地送至每一戶居民家中。
白明介紹,高速尚宸院小區共有526套住宅,若冬季集中使用大功率電器採暖,不僅費用高、能耗也大。為此,小區設計建設了新一代地源熱泵系統,實現冬季供暖、夏季供冷。“我們在小區地下120米深處打井600多口,這裡常年恒溫約20攝氏度。地源熱泵系統以水為載體、電力為驅動,通過水在地下井內循環,利用溫差進行熱量交換,再經機組輔助升溫至40攝氏度以上,最後通過管道輸送到各家各戶。”白明説。
今年是該小區地源熱泵系統投入使用的首個冬季。據測算,相比傳統空調、電熱汀等採暖方式,該系統年均節約用電超40%,用電高峰期間可減低約50%的電力負荷。不僅居民節省了開支,也實現了更加綠色低碳的供暖。
近年來,國網合肥供電公司結合區域用能特點,系統梳理居民生活領域適用的電能替代技術,根據客戶實際用能需求和所在地供能條件,為不同客戶“量身定制”用能方案並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在新建小區建設和老舊小區改造中,優先推薦地源熱泵等設備,加快推動以電代煤、氣改電等技術,穩步提升冬季採暖中的清潔能源佔比。同時,該公司還積極協助客戶申請專項優惠電價,進一步提高冬季採暖的經濟性。
隨着新型供暖方式的推廣,合肥市已陸續建成多個大型綜合能源示範項目,位於合肥市濱湖新區貴陽路附近的合肥熱電濱湖新區能源站便是其中之一。作為安徽首個且單體最大的區域能源項目,它被列入了合肥市“電能替代”重點示範工程。
該能源站集成地源熱泵、水蓄能、冰蓄冷、天然氣三聯供等多元互補的能源供應方式,綜合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構建多能互補體系,為濱湖核心區約213萬平方米範圍內的住宅、金融中心等用戶提供製冷和供暖服務。站內共設7571口地源井,深度達120米,通過最小電力驅動實現土壤與室內熱量的高效循環,營造舒適的室內環境。
在項目設計階段,國網合肥供電公司主動與政府部門和項目建設方,電力客戶經理團隊全過程跟蹤服務客戶,進一步壓縮辦電流程、降低辦電成本,及時協助客戶完成專項優惠電價申請,確保項目享受優惠電價,提高運行經濟性。
“能源站運行模式類似‘充電寶’——在用電低谷時段全力蓄能,用電高峰期釋放儲存的能量。經過近年來的持續優化,站點運行中使用的低谷用電量超六成,用能成本持續降低,有效壓降了城市高峰期間的電力負荷。”國網合肥供電公司包河供電分公司副總經理陳全介紹,與傳統空調等採暖形式相比,能源站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9萬噸,節約標準煤6.5萬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據統計,今年以來,國網合肥供電公司已推動6個新型供暖(冷)項目順利落地,有效節約高峰時段用電量超500萬千瓦時;提前對全市12個集中供暖換熱站和熱源站、132個商業綜合體等用戶開展用電安全專項檢查,全力保障冬季供暖期間的用電安全性。在電能替代方面,今年累計替代電量達1.69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傳統燃煤消耗5.41萬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3.27萬噸。(李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