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縣構建完善縣域交通網絡,打造出行坦途,在民生服務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公交專線串景點,勾勒文旅新圖景
對於家住馬鞍山市區的居民陳先生來説,乘坐從市區到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公交專線去參觀博物館,已經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陳先生&&:“開通這條專線以後,我們除了參觀博物館,還可以順路去品嘗運漕早點,看看運漕古鎮風景,出行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出行方便的背後是含山縣打造的“交通+旅游”模式在默默發力。含山境內擁有多處文旅資源,為了更好地吸引域內外游客,交運部門結合交通網絡布局,優化現有旅游專線,根據不同季節和游客需求,適時開通新的特色旅游線路。如依託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運漕古鎮等旅游資源,整合開通馬鞍山至凌家灘遺址專線、含游一號線,推動大褒禪山旅游度假區發展,讓游客坐公交“慢游”含山,體驗當地文化旅游資源。
縣交運局客運公交股股長俞曉軍&&,“含游一號線是在原有凌家灘旅游環線基礎上延伸而成的,它的開通將全縣南部的幾個主要景點如凌家灘、太湖山、運漕古鎮串聯成線,打破了以往景點之間相對獨立的狀況,讓游客能夠實現‘慢游’;同時通過公交專線解決了游客的出行難題,帶動了沿線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後面會繼續把這條專線運營好,讓更多的游客能領略到含山的風景名勝。”
織密“建管養運”網,繪就民生工筆畫
攤開全縣公路建設規劃圖,密集的線條如同毛細血管,含山縣正加快完善運輸體系建設,為經濟發展補齊運輸短板。縣交運局工作人員王皓介紹,2025年全縣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計劃實施20.98公里,農村公路養護工程計劃實施100.805公里,主體工程已完成約99公里。“在‘十四五’期間全縣累計實施‘四好農村路’提質改造工程97.143公里、養護工程485.548公里、安防工程430.146公里,成功創建省級示範縣。仙蹤六衖村一號公路在2024年獲評‘馬鞍山市最美農村路’,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前來。”
除了完善農村公路建設,含山縣大力實施公交站&品質提升項目,投資220萬元對城區公交站&改造提升,更換78個老舊座椅、50個簡易站牌,新增27座公交站亭,惠及約15萬名群眾。同時加快推進城鄉公交換乘中心啟用,開通高鐵南站至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旅游直通車,優化了城鄉和景區間公交銜接,打通群眾出行“最後一公里”。王皓&&,“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探索優化完善智能交通,推動公共交通一卡通,制定社保卡、市民卡與交通卡並軌方案,讓市民出行更加方便。”(通訊員 馬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