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合肥市“決勝‘十四五’ 搏出新精彩”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發布會舉行。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合肥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位勢顯著增強,2025年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39位,五年躍升40位;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12位,五年前進8位;穩居國家創新型城市排名前10,“科創名城”名片日益凸顯。

合肥智能科技園。(資料圖 許暉 攝)
“十四五”以來,合肥市堅持科學技術打頭陣、下好創新先手棋。樹立“科技即産業”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機制,由“各自為戰”到“綱舉目張”轉變。2021年,成立中共合肥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建立科技局+科創集團+科創基金“三位一體”科創工作體系,一體化實施科技創新組織保障、要素保障、政策保障。
戰略力量從“單點突破”到“體系布局”構建。5年來,合肥市布局建設13個大科學裝置,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科創高地拔節起勢。新增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19家,新增獲批2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全市國家級實驗室總數達26家。成功研製“九章三號”“祖衝之三號”等重大成果;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運行時間創造新的世界紀錄,穩態強磁場混合磁體、水冷磁體強度、全超導磁體穩定運行刷新三項世界紀錄。
創新成果從“實驗孵化”向“市場應用”蝶變。成立全國首個國有成果轉化持股&&,首創建立可轉化科技成果評價體系,5年新增建設36家新型研發機構、總數57家,合計集聚院士30余名、科技人才6400余名。
科技供給從“布局成型”向“效能釋放”躍升。推動資金、人才、場景等要素向企業匯聚,五年來培育國家高企成功破萬、增長3倍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6萬家、增長6倍以上。擁有獨角獸企業10家,排名較上一年提升3位,新晉獨角獸企業3家,新晉數量排名全國第4位;科創板上市企業20家,居全國第6位,累計16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科産融合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産業發展靠科技,科技創新靠人才,合肥市成立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國際金融研究院、安徽科技大市場等,打造“實訓+科研+創新創業”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一批懂科技、懂産業、懂資本、懂市場、懂管理的複合型人才。
創新生態從“政策輸血”向“機製造血”迭代。合肥全面推進自貿試驗區和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雙區”聯動,聚力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打造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叢林”。成功舉辦量子和科技産業大會、中國(安徽)科交會等系列重大活動,全社會關注創新、崇尚創新、參與創新氛圍愈加濃厚。(胡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