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安徽“五大文化”叢書》新書發布會在2025中國黃山書會主會場舉行。該叢書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聚焦徽州文化、長江文化、淮河文化、大運河文化、黃梅戲文化,全面梳理其歷史脈絡、文化內涵與時代價值,彰顯安徽文化在中華文明譜係中的獨特地位。
叢書編纂立足文化大局觀,突破地域性研究的局限,將安徽五大文化置於中華文明的宏闊坐標中加以審視,注重從歷史源流、文獻積累與實地調研中提煉其精神標識與文化價值,致力於推動安徽文化從“地方敘事”走向“國家表達”。該叢書深入發掘“五大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是提升安徽文化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成果。

《安徽“五大文化”叢書》共分五卷,以文獻為基、田野為輔,融歷史性、人文性與可讀性於一體,內容厚重、圖文並茂,兼具學術性與普及性,是一套系統解讀安徽文化基因的集大成之作。
《徽州文化》深入闡釋作為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揭示徽州文化作為“國家文化標識”的深遠影響。 《長江文化》以長江安徽段為脈絡,展現長江安徽段的農耕文明、商業貿易、風土人情,講述長江文化這一流域文化流淌在時光洪流裏的人文記憶。《淮河文化》聚焦淮河流域的雙墩遺址、安豐塘水利工程及王家壩精神等,展現淮河文化在傳承發展中生機煥發、歷久彌新的史詩華章。《大運河文化》圍繞柳孜運河遺址、通濟渠遺存,重現大運河安徽段作為南北動脈的歷史風貌與文化交融場景,串聯起一條因河而興、因運而榮的生動文化長廊。《黃梅戲文化》系統追溯黃梅戲從草根小調到全國大劇種的百年演變,解讀其深深植根於人民、在方言俚語中煥發生機的文化特質。
叢書的創作與出版,是講好安徽故事、傳播好安徽聲音的又一次探索嘗試,體現了安徽文化學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責任與擔當,展現出安徽宣傳思想戰線鍛造精品、繼往開來的使命與情懷。(邵一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