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從“一季增收”到“四季生金”-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11/18 10:04:32
來源:新華網

廣德:從“一季增收”到“四季生金”

字體:

  走進廣德市邱村鎮吉山村的一家茶葉加工車間,一股茶香氣息撲面而來。只見兩條生産線正開足馬力同時運轉,工人們將茶青均勻攤鋪,再經過殺青、揉捻、發酵等多道工序,歷經30個小時,製成一杯甘香醇厚的特色紅茶。

  “今年,我們共採摘儲存有10000斤春茶鮮葉,大概能夠製成紅茶成品2000斤。”車間裏,吉山生態農場負責人吳永紅一邊帶領工人包裝紅茶,一邊説道。“我們的紅茶除了銷往江浙滬地區,還出口到北美等海外市場,目前反響還不錯。”

  作為村裏第一個“吃螃蟹”人,吳永紅在2021年就開啟了春茶由“綠”轉“紅”的産業轉型。“綠茶講究外形,紅茶注重口感。但紅茶對鮮葉的要求相對低,且可以常溫儲存,這大大延長我們的銷售期,提升了我們的效益。”吳永紅説。

  春茶採完茶山閒,吳永紅的話語道出了當地傳統茶産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吉山村擁有茶園近8000畝,年産鮮葉100萬斤。村民們祖祖輩輩以綠茶為生,發展名優茶,只注重春茶採摘,趕在清明前售賣。但春茶採摘期短、産量有限,後期茶樹鮮葉變大,綠茶的品質和價格就會大幅下降。“但清明節後的茶樹鮮葉仍是製作紅茶的上好原料,我們將其採摘儲存生産加工紅茶,鮮葉利用率更高,不僅有效解決了春茶資源浪費的問題,也創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吳永紅&&,通過引入紅茶生産線,每年為企業固定增收超過50萬元。不僅如此,吳永紅的有益探索也帶動了當地十余戶茶農加入紅茶生産的行列,為傳統茶産業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

  無獨有偶,在廣德市誓節鎮楊桿村,一場從“一季增收”到“四季生金”的茶産業轉型發展正在發生。

  “我們的廣德黃金餅,以名優茶——黃金芽葉為原料,別看它只有硬幣大小,沖泡後湯色很深,金黃透亮,口感醇厚回甘,讓人回味無窮。今年6月一上市,就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茶農鄭明樂指着自家的“黃金餅”成品説道。

  鄭明樂是位老茶人,十餘年來,他專注春茶的採摘銷售。面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和新式茶飲的興起,傳統的依賴名優春茶的增收模式已難以為繼。如何破局?鄭明樂將眼光投向採摘期長、銷路更廣、更易儲存的茶餅。

  2024年,鄭明樂在中國茶葉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成功研製出半發酵茶廣德黃金餅,不僅適合全年生産,還能長期存放。“現在,我們的茶園實現了常年有事做,全年有收入。廣德黃金餅的試點茶園全年産量就能增加10萬斤,畝均效益達15000元,茶農的年收入實現了翻三倍的跨越式增長。”鄭明樂説。

  從綠茶到紅茶,從黃金芽到黃金餅,在茶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賽道裏,廣德從未停止奮進的腳步。“接下來,我們將加大對茶葉龍頭企業的培育,進一步延長茶葉生産鏈,積極探索‘茶旅融合’新模式,不斷開發新業態,為茶産業多元化發展創造更多可能,多措並舉實現茶農增收、茶企增效的目標。”廣德市農業農村局茶産業中心吳紀忠&&。(彭星)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