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韻越劇《織造府》往期劇照。
當曹雪芹穿越《紅樓夢》的世界會是怎樣的傳奇?11月14日至15日,作為“百戲入皖·星耀合肥”戲曲主題活動名家名角名劇惠民展演的重磅劇目,詩韻越劇《織造府》亮相包河鳳凰劇院。這部劇以新穎敘事視角、靈動舞&呈現和精湛表演水準,為觀眾開啟了一段跨越現實與夢境的紅樓詩意之旅。
多維創新解讀紅樓
作為南京市越劇團“金陵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越劇《織造府》以南京江寧織造府為文化符號,融入舞蹈、多媒體等元素,通過春、夏、秋、冬四季篇章,構建空靈詩化的“紅樓幻境”,展現江南文化的歷史底蘊與越劇的柔美靈秀。
與傳統紅樓題材劇目不同,該劇以“曹雪芹重回織造府、入書《紅樓夢》”的巧妙構想,打破時空界限,構建起歷史記憶與文學想象的疊合空間。作品由三度獲得曹禺戲劇文學獎的羅周擔任編劇,手握梅花獎、文華導演獎等多項大獎的翁國生執導,強大主創團隊為劇目品質保駕護航。
全劇採用全場不切光、不斷戲的創新形式,通過疊化、交融的舞&手法,流暢演繹曹雪芹從落魄中年到少年時光的身份轉換,以及與紅樓人物的心靈對話,為觀眾呈現出一部既尊重原著精神又充滿現代創意的紅樓新解。
“我們想做一個不同於以往的紅樓題材故事,它充滿着時代意義,充滿着中國古代文學的深刻內涵。這不是《紅樓夢》,但又是《紅樓夢》和曹雪芹之間一種有着獨特關聯的、獨特舞&呈現的戲曲新劇。”翁國生如是説。
匠心舞美營造幻境
舞&呈現上,《織造府》突破傳統鏡框式戲曲舞&局限,以輕舞美理念結合高科技手段打造多維時空,實現了場景空間與人物心理空間的瞬間切換和疊加。
舞美團隊啟用兩道巨幅無縫紗投影畫幕和一道巨幅橫軸投影底幕,搭配6&動態多媒體投影機,通過充滿人文意蘊的動態投影,構建出曹雪芹穿越書中世界的奇妙景觀。
演員表演與舞美景觀多元變化深度融合,落魄孤寂的中年曹雪芹經“夢入紅樓”,瞬間轉變為少年時期的自己以及書中陽光真誠的賈寶玉;年輕靚麗的越劇旦角演員飾演的十二金釵,貫穿全劇始終,與場景轉換、燈光變幻、音樂交接渾然一體,營造出飄逸唯美、似夢似幻的紅樓意境。
作為全劇靈魂人物,李曉旭需在中年曹雪芹、青年曹雪芹與賈寶玉三種身份間快速切換,面臨極高表演挑戰。翁國生為其設計諸多高難度橋段:最後一場戲中,她需連續飛跑三圈快速圓場,伴隨揮甩斗篷的戲曲身段在紛飛雪花中飛速旋轉後驟然跪倒;賈政棒打寶玉的戲份裏,還要完成複雜的蹉步、顛步躲避動作,最終以硬僵屍造型收尾。為呈現最佳效果,李曉旭歷經“魔鬼式訓練”,反復打磨細節,以極具感染力的表演塑造出獨一無二的曹雪芹形象。
平均年齡不足20歲的新生代演員組成的金陵十二釵陣容同樣亮眼。在高強度訓練下,年輕演員憑藉紮實功底和不懈努力,將黛玉的溫婉、寶釵的端莊等角色特質演繹得淋漓盡致,展現齣戲曲新生代的青春風采與專業素養。
戲曲舞&煥發新生
“百戲入皖・星耀合肥”戲曲主題活動為《織造府》提供了絕佳展示平台,也讓更多觀眾近距離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活動不僅推出超低價惠民票,還聯動安徽多地景區推出憑戲票免費游玩的福利政策,實現“看戲賞景兩不誤”的文旅新體驗。
這種創新模式不僅吸引了大量本地觀眾,更讓許多外地戲迷專程來到合肥看戲,有效帶動了文旅消費的聯動發展。
現場觀眾反響熱烈,好評如潮。三刷該劇的戲迷宮如意&&,《織造府》是近年來紅樓夢二創中的佳作,以曹雪芹化身寶玉與紅樓人物對話的獨特視角,既尊重原著前八十回精神,又通過清麗的唱詞和精良的舞美帶來全新體驗。
首次走進劇場的觀眾范志翔感慨,惠民票價讓普通百姓能享受高水準演出,劇場環境的莊重感與演員的專業表演,徹底改變了他對戲曲的固有認知。
70歲的王明珠連續觀看多場“百戲入皖·星耀合肥”演出,她坦言能以極低票價看到全國各地名家名劇,這樣的文化惠民活動值得長期堅持。
在社交媒體上,《織造府》同樣引發熱議,網絡平台上大量觀眾自發分享觀劇感受,形成傳播熱潮。年輕觀眾的熱情追捧,印證了傳統戲曲通過創新表達實現“破圈”傳播的可能性。李曉旭在採訪中&&,這場活動最珍貴的價值,是讓原本不接觸戲曲的年輕觀眾走進劇場,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這種文化傳播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織造府》在合肥的演出,不僅為“百戲入皖·星耀合肥”活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讓觀眾看到了傳統戲曲與現代生活接軌的無限可能。當青春力量邂逅經典IP,當科技手段賦能傳統舞&,當惠民舉措架起文化橋梁,傳統文化便擁有了穿越時空的生命力。(記者 夏偉/文 楊鋒/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