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護難”到“小當家” 這個社區解鎖兒童友好新路徑-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11/18 15:39:50
來源:蜀山區委宣傳部

從“看護難”到“小當家” 這個社區解鎖兒童友好新路徑

字體:

  作為“合肥市首批兒童友好社區”之一,蜀山區荷葉地街道凱旋門社區常住人口約2.5萬人,其中兒童佔3600餘人,平均每7位居民中就有1名兒童。面對這一“小居民”群體,社區黨委精準聚焦未成年人成長需求,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

  家長沙龍打通家庭教育“最後一公里”

  “溝通的鑰匙是‘肯定、建議、鼓勵’……”每月一期的家長沙龍上,家庭教育指導志願者郜老師結合實例,為家長傳授科學育兒方法,化解親子溝通難題。

  這一品牌的建立,源於社工小吳在日常走訪中的細心發現。她注意到孩子康康在單獨活動時表現如常,但家長在場時情緒容易失控。經多次溝通,小吳意識到問題出在家長缺乏科學育兒知識上。

  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社區舉辦的親子活動。

  社區黨委並未將此視為個案,而是將其視為優化基層治理的重要契機,迅速行動,精準把脈,確立“群眾點單、黨委派單、社工接單”服務機制,推動“家長沙龍”項目快速落地,還鏈結專業資源,讓科學、有效的育兒理念走進居民身邊。

  康康媽媽欣慰地&&:“社區黨委把服務做到了我們心坎上,我學到了很多實用方法,親子關係改善特別明顯!”

  “四小”當家孩子成為社區治理“小主人”

  “阿姨,您家養寵物嗎?您覺得小區寵物管理難在哪?”在社區黨委組織的活動現場,10歲的豆豆正有模有樣地採訪居民。然而就在數月前,她還是個連與陌生人交談都膽怯的女孩。這一自信的飛躍,源於社區黨委主導構建的“四小”當家培育體系。

  如何推動兒童從“被服務者”轉變為“社區小主人”?凱旋門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帶關鍵”理念,立足兒童成長需求,招募6-12歲青少年,創新構建“四小”隊伍培育模式,通過“沉浸式體驗+參與式治理”雙軌培養機制,組織他們走進法院觀摩庭審、參與文明監督、開展社會實踐,並動員黨員志願者、專業社工提供全過程能力建設支持。

  目前,“社工統籌+志願者指導+兒童參與”的模式已逐步成型。孩子們不僅鍛煉了能力,更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成為社區治理中充滿朝氣的力量。

  周末課堂打通家門口的成長樂園

  “孩子周末總愛盯着屏幕,要是在社區就能參加些有趣的活動就好了。”樂樂媽媽的一句感慨,通過網格員被迅速匯總至社區黨委。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社區黨委將“破解雙職工家庭看護難”列為重點服務項目,通過黨建引領整合資源,精準對接高校大學生志願者,系統性打造“周末課堂”特色品牌。

  每週,由黨員帶隊的大學生志願團隊都會為孩子們帶來豐富多彩的課程:從趣味科學實驗到創意手工製作,從傳統文化體驗到安全教育實踐,形成了“科普+美育+實踐”的多元課程體系。“老師講的科學知識太有趣了!每次做實驗都能學到新知識!”如今,9歲的樂樂每週最期待的就是科學課。

  這個由黨組織全程主導的公益項目,不僅為孩子們開闢了安全、充實的第二課堂,更解決了家長們的“燃眉之急”,真正實現了“孩子開心、家長放心”。在社區黨委培育下,“周末課堂”升級為“黨組織引領、社工統籌、志願者服務、家長參與”的四位一體服務平台,成為凱旋門社區兒童友好建設中一抹溫暖的亮色。(汪甜 陳瑩瑩)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