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金娥》亮相安徽百戲城-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11/13 10:27:51
來源:合肥晚報

評劇《金娥》亮相安徽百戲城

字體:

評劇《金娥》劇照。

  11月11日、12日,評劇《金娥》精彩亮相安徽百戲城,該劇由天津評劇院院長,二度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文華表演獎、二度上海白玉蘭獎獲得者曾昭娟領銜主演。

  演員抒情懷觀眾表熱忱

  作為新時代評劇領軍人物,曾昭娟對此次“百戲入皖”活動感慨頗深。“古有徽班進京開創京劇盛世,今有百戲入皖續寫梨園新篇,這次活動彰顯了文化自信的大情懷、大格局,必將讓文化根脈在江淮一帶生生不息、熠熠生輝。”她介紹,此次帶來的清裝戲《金娥》改編自花派經典《半把剪刀》,“黃梅戲也有這齣戲,評劇與黃梅戲恰似雙根花,希望通過這次演出讓合肥觀眾了解評劇、喜歡評劇。”當得知現場有不少年輕觀眾時,曾昭娟倍感欣慰:“只有年輕觀眾喜歡了,這個事業才有發展。”

  現場觀眾的熱情回應,印證了這部作品的魅力。身着漢服觀演的何女士&&,自己是搶票前來,“‘百戲入皖’太熱門了,能搶到票很不容易。我們喜歡傳統文化,穿漢服來看評劇特別應景,漢服最好的傳承是穿在身上,評劇最好的傳承就是來看、來支持。”她對曾昭娟的表演讚不絕口:“主演的表演非常有代入感,情緒詮釋得十分到位,看得非常過癮。”何女士還對比了線上線下觀演體驗:“平時會在手機上刷戲曲切片,但線下舞&的感覺更有衝擊力、更震撼。”

  合肥本地觀眾朱女士則是受女兒推薦前來,女兒長期關注“百戲入皖”活動,特意為她挑選了《金娥》的門票。“演職員表演特別敬業,劇目質量很高,觀演體驗非常好。”朱女士充滿期待地説,希望“百戲入皖”這類優質戲曲活動能多多舉辦。

  主創談創作傳承拓新篇

  談及《金娥》的改編思路,曾昭娟&&,貼合當代審美、吸引年輕觀眾是重塑這部作品的初心和終極目的,也是核心挑戰。“這是一台清裝戲,我們要捨棄水袖、腰包、線簾子等積累多年的程式化表演道具,表演方式要介於傳統戲與現代戲之間,實現兩者的深度融合。”她介紹,創作中既要遵循傳統,又要融入臥魚、翻身、搓步、戲曲傳統開打動作及戲曲舞蹈等高難度技巧,“通過外在輔助手段與準確的人物情感表達、演唱技法的融合,打動每一位觀眾,這就是‘無藝不精人,無情不動人,無理不服人’。”同時,劇組還在保留傳統經典唱段的基礎上,刪減枝蔓情節,着重刻畫人物的人性掙扎,讓百年故事更貼合當代審美。

  塑造金娥從少女到母親的成長軌跡,對曾昭娟而言是不小的挑戰。“外在表演上,要完成從閨門旦到瘋癲旦再到青衣的行當跨越;內心層面,人物經歷了從懵懂癡夢的少女,到失子驚瘋跳河,再到萬念俱灰為仆,最終搏公堂沉冤昭雪的大起大伏。”更讓她費心的是人物間未被文字細描卻真實存在的關係,“比如金娥對天賜,客觀現實中的關係與骨血中冥冥存在的親情&&,這種虛幻又真切的感覺,特別難把握和拿捏。”她分享。

  在評劇“傳承”與“創新”的平衡上,曾昭娟有着清晰的定位:“重塑經典不等於重復,創新更不等於胡來!放棄傳統不叫戲,一味傳統不贏人。”她認為,創作中既要堅守老一輩藝術家的表演精髓,又要用當代審美重塑藝術形象。回想40餘年的從藝經歷,曾昭娟對這門藝術有着深厚的情感:“藝術不是我人生獲取的手段,而是我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終歸屬。一走上舞&就有幸福感,一站在燈光下就有抑制不住的興奮,劇場就是殿堂,評劇已經化為我的信仰。”

  據悉,《金娥》是曾昭娟領銜主演的代表作之一,她還領銜主演《鳳陽情》《寄印傳奇》等多部作品,形成了“一戲一格、出出叫好”的創作格局,引領評劇大步走向未來。(記者 莊文倩/文 張正朋/圖 實習生 杜宏磊)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