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錫社區以黨建為引領,深耕城市社區黨建“零距離”工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從服務陣地優化、治理模式創新、民生需求響應三個維度發力,將“便民、溝通、服務”零距離落到實處,將服務觸角延伸到一線、矛盾訴求解決在一線,以更實舉措、更暖服務,持續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陣地“微改造”:織密便民服務網,實現“家門口”辦事
禹錫社區以“功能實用、群眾常用”為原則,推動黨群服務陣地從“有”向“優”升級,讓便民服務觸手可及。一方面,整合社區配套用房、物業辦公空間等資源,打造7個特色小區黨群驛站,實現“一驛站一特色”,書香華府小區黨群驛站設便民縫補點,依託網格員張文慧的縫紉技能,累計為120余名居民提供免費縫補服務;安糧學府小區黨群驛站打造“鴻儒書房”,藏書5000余冊,每月開展4次全民閱讀活動,覆蓋居民1000餘人次;中央花園小區黨群驛站開設特色延時“小課堂”,46名青少年兒童在此享受課業輔導與手工課程,解決家長接送難題。
另一方面,推進“數字+線下”雙服務模式,線上“今日和縣”APP上線“數字社區”板塊,集成18項政務服務事項,2024年以來完成線上辦件108件;線下推行“全科社工”服務,培育“全科社工”21名,將失業登記、高齡津貼辦理等40余項高頻事項印成“便民明白卡”,社區工作者下沉驛站駐點辦公,累計幫辦代辦高齡補貼申請、低保核查等事項280余件,實現“進一扇門、找一個人、辦所有事”,累計服務居民超1.5萬人次。
治理“微創新”:激活多元力量,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禹錫社區打破傳統治理壁壘,以黨建為紐帶整合多方資源,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在紅色物業建設上,依託碧桂園豪園小區黨群驛站設立“有事好商量”議事廳,建立“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三方議事機制,今年以來召開議事會100余次,解決小區問題200余件,其中為書香華府小區新建充電車棚23個、新增充電位280個,緩解居民充電難;協調解決安糧學府小區消防栓無水問題,保障居民消防安全。
在新就業群體融入上,推動轄區快遞員、外賣員擔任“紅色網格員”,通過“隨手拍”上報安全隱患、民情線索40余條;聯合公安、城管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進小區”專項行動10次,清理違規停放車輛78輛,發放宣傳冊1000余份,整治機動車佔用消防通道、亂搭亂建等問題。在靈活就業幫扶上,打造“禹鄰工坊”微項目,與安徽三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提供微小電器零部件組裝業務,20余名陪讀家長、退休阿姨實現“家門口”就業,産品合格率達98%,人均月增收約1000元,真正將“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
服務“微精準”:聚焦“一老一小”,傳遞社區溫情
禹錫社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針對“一老一小”重點群體推出定制化服務,讓“零距離”服務更有溫度。
在老年關愛上,開展“幸福進門”行動,網格員每月走訪17名獨居老人、19名困難殘疾人不少於2次,提供醫保代繳、日常陪伴等服務;聯合縣中醫院在黨群驛站設立“健康小屋”,開展免費體檢、養生講座12場,惠及老年人300餘人次。
在兒童關懷上,暑期聯合巢湖學院“全心全益”支教團隊開設公益託管班,35名兒童享受語文、數學輔導及石膏彩繪、竹編製作等特色課程,累計服務時長超400小時;打造“禹鄰好姐妹”志願服務隊,12名寶媽志願者與28名留守兒童結對,提供作業輔導、心理疏導等服務,點亮兒童“微心願”36個。
在文化惠民上,社區舉辦“和美集市”22場,搭建優質農産品展銷平台,幫助銷售歷陽鎮太平村等周邊村農産品超4萬元;同步開展健康義診、愛心理髮等便民服務,覆蓋居民3000餘人次,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務。
通訊員 錢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