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轟鳴震田壟,人影穿梭播希望,眼下正值大蒜播種的好時節。近日,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新集鎮三岔村的千畝農田上,播種機轟鳴作響,農戶們彎腰覆土,新一季大蒜播種工作正全面展開。這片土地,不僅是新集鎮“一村一品”戰略的核心示範區,更是一條從種植到加工、從生産到銷售的完整産業鏈起點。
“一村一品”明方向,“訂單農業”穩收益。新集鎮精準錨定本地沙質土壤肥沃、灌溉體系完善的自然優勢,將“一村一品”戰略深度植入三岔村發展脈絡,把大蒜種植確立為特色主導産業重點培育。通過科學劃定千畝種植區、整合零散地塊形成規模連片田、打造高標準種植示範基地,當地大蒜種植已實現從“小散弱”向“規模化布局、集約化管理”的轉型。通過在三岔村創新推行“黨支部+企業+合作社”三方聯動模式,三方擰成一股繩,凝聚起強大的發展合力。其中,“訂單農業”機制尤為關鍵——企業提前與合作社、農戶簽訂收購合同,明確保底價兜底收購當季大蒜,從根源上化解了“種強銷弱”“價賤傷農”的市場難題,讓農戶種有方向、銷有保障,真正吃下發展特色農業的“定心丸”。

技術賦能提升品質,專家團隊全程護航。今年,三岔村再度引進經驗豐富的山東大蒜專家團隊,為千畝大蒜提供從選種、播種、水肥管理到病蟲害防治的全程“保姆式”技術指導。
與此同時,以技術入股形式與合作社合作種植1000多畝糖蒜的李東州,在三岔村已扎根三年。“今年我們引進了10余&&蒜播種機,加上80多個人工,預計15天左右就能完成全部種植。”李東州一邊查看剛播下的蒜種,一邊介紹。作為種植實踐的先行者,他對周邊種蒜村民的請教也傾囊相授:“從蒜種處理的溫濕度控制到播種的株距行距,只要有需要,我都會無償上門指導。”

延伸産業鏈條,培育鄉土特色品牌。新集鎮通過招商引資,吸引返鄉能人張萬投資建設食品加工廠,成立安徽特冠食品有限公司,並成功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蒜先森”品牌。企業租賃三岔村鄉村振興廠房,投入2條自動化生産線和2條一體化包裝線,每年可消化鮮蒜數百萬斤,足以處理本村種植區的大部分産出。
“我們與合作社簽訂了長期原料供應協議,今年播種的這千畝大蒜,其中相當一部分收穫後將被直接送進車間,經過清洗、腌制、殺菌、包裝等工序,加工成品牌糖蒜産品。”安徽特冠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萬介紹道。
在“蒜先森”品牌旗下,産品線不斷豐富擴展,除了主營的糖蒜産品外,還陸續開發出豆腐乳、腌蘿蔔、牛肉醬等系列特色食品,形成了以蒜製品為主導、多品類協同發展的産品矩陣,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這一布局形成了“田間種植—車間加工—市場銷售”的完整閉環,不僅通過訂單種植、初級加工、品牌營銷等環節有效提升了農産品附加值,將更多産業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更直接帶動了就業與增收。據統計,僅大蒜種植及加工産業,就為三岔村及周邊村民提供了近百個就業崗位,帶動農戶年均增收超3000元。
從一顆蒜種的落地,到一袋糖蒜的發貨,新集鎮正通過全産業鏈布局,將大蒜産業打造成集標準化種植、專業化加工、品牌化銷售、農旅融合於一體的綜合性産業體系。這條不斷延伸的産業鏈,不僅串起了農戶、合作社與企業,更串聯起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讓“土特産”真正成為強村富民的“金招牌”。(孫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