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能到理解:AI如何真正“懂”教育-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11/11 09:38:07
來源:新華網綜編

從智能到理解:AI如何真正“懂”教育

字體:

  過去十年間,AI教育應用經歷了從工具智能化到場景深度融合的演進路徑:拍照搜題、口語測評、智能批改等應用逐漸普及。如今大模型能力的突破,正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從“信息化升級”邁向“智能化重構”的新階段。

  在技術革新與政策引導的雙重驅動下,AI+教育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教育科技企業加速技術迭代,AI公司紛紛布局教育賽道。但隨着開源模型的普及,企業間的技術代差迅速縮小,算力紅利逐漸消退,單純依靠參數堆砌的競爭模式已難以為繼。行業競爭焦點正在轉向教育理解深度與數據積累厚度的較量,這為具有獨特發展路徑的企業創造了戰略機遇。

  不同起點:從教育中生長的AI

  在多數AI企業遵循"技術找場景"的發展邏輯時,科大訊飛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2004年承擔國家語委重點項目研發普通話智能測試系統,標誌着科大訊飛正式開啟AI賦能教育的征程。不同於“AI企業跨界教育”或“教育機構AI轉型”的常規路徑,科大訊飛始終保持着雙重原生特質:既是教育生態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智能技術的原生創造者。這種獨特的雙螺旋結構,使其能夠持續深耕教育場景,在真實教學實踐中驗證技術、提煉規律、反哺創新。一定程度上,科大訊飛的AI技術體系是在教育生態中長成的“原生智能”。

  行業理解:AI與教育的雙向塑造

  真正的教育AI必須突破技術本位的思維定式,深入理解教育的內在邏輯。科大訊飛給出的答案是構建全棧自主可控的教育專屬大模型——這不僅關乎技術安全,更是對教育本質的尊重。

  星火教育大模型的研發歷程彰顯着深刻的教育自覺。基於二十餘年積累的5萬多所學校教學數據,涵蓋百億級課堂互動、板書演算、作業批改等真實場景,讓AI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教育理解力。在近日國家級專項測評中,該模型在7大核心教育場景裏斬獲6項第一,展現出卓越的場景適配能力。這種優勢源於技術創新與教育實踐的深度耦合:每輪算法迭代都對應着真實課堂的驗證反饋,每次模型優化都汲取着師生互動的智慧結晶。

  深度共創:協同共建智慧育人生態

  科大訊飛聯合教育部考試院、教科院等權威機構,與人大附中、北京十二中等名校組建教育數字化聯盟,攜手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機構共建數字教育資源,同清華大學、北師大等高校開展科研攻關,構建起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的生態系統。

  在這個開放生態中,AI與教育的共生關係日益深化。通過與華南師範大學胡小勇教授團隊聯合攻關的問課大模型,已在千所試點學校形成“診斷-改進-提升”的教學閉環;依託教育大數據構建的知識圖譜,使AI能夠精準識別學生認知缺口,實現個性化路徑推薦。這種多方聯動的創新機制,既保證了技術發展的教育正確性,又推動了優秀教學範式的規模化傳播。

  AI懂教育:讓教育回歸人本

  當AI真正“懂教育”時,它便不再是冰冷的技術工具,而成為有溫度的教育夥伴。星火大模型跨越了三個認知&階:首先建立覆蓋3大類、3層級、4000+標籤的錯因分析體系,獲得數學課程標準制定組的權威認證;其次通過智能批閱機實現分步驟批改和錯因診斷,配合教師助手生成針對性策略,形成小時級教學改進閉環;最終在AI黑板等載體上構建起師-生-機三元互動的新型課堂,讓數形結合等抽象概念變得直觀可感。

  這種理解力正在重塑教育的多個維度。在體育課堂,AI視覺識別技術實時糾正運動姿態;在心育輔導中,基於十億級心理數據的智能夥伴提供伴隨式干預;在創新教育領域,AI既是知識傳授者又是思維 啟發者。家庭場景中的AI學習機,通過精準學、輔學答疑等功能架起家校協同橋梁;教研系統中的課堂行為分析,能解碼30余種教學行為模式,助力教師專業成長;治理端的數智基座則貫通教、學、評、管全鏈路,推動區域教育質量系統躍升。

  它不再追求替代教師,而是成為延展教育邊界的智慧助手;不僅關注知識傳遞效率,更注重培養核心素養;既要守護教育安全底線,更要探索育人模式創新。

  正如科大訊飛二十餘年來的實踐所示,真正的教育AI應當扎根教學一線,在與1.3億師生的共同成長中,讓技術進化與人的發展同頻共振。(齊琪)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