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池鎮果樹街道獨居老人徐東林(化名)家庭用電量存在異常,請現場走訪!”11月6日8時30分,國網廬江縣供電公司湯池中心供電所員工餘旺雙和湯池鎮百花村村部網格員陳娜的手機上同時收到了合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獨居老人用電數據監測功能發出的預警信息。多次撥打老人電話無人接聽後,兩人立即趕往老人家中。
8時45分,兩人趕到現場,只見老人虛弱地躺在床上。經了解,老人從前一天起就感到身體不適,陳娜馬上&&村醫徐純前來檢查,確認老人身體暫無大礙,只是血壓偏高;與此同時,余旺雙也&&供電所運維人員對老人家中的線路做了全面檢查,及時排除用電安全隱患。
這樣溫暖的場景,如今在合肥的城鄉間已成為常態。隨着城市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社區治理、人文關懷和科技賦能正在深度融合,電力大數據悄然成為守護獨居老人的“雲保姆”。
獨居老人用電數據監測功能誕生於2022年,是國網合肥供電公司依託合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打造的數據服務産品之一,最初試點應用於合肥市瑤海區的“窗簾之約”公益活動。2023年起,該公司與全市54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3個村民委員會分別建立“社網共建”“村網共建”政企協同服務模式,將供電服務業務進一步融入基層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擴大獨居老人用電數據監測功能的應用範圍,推動政府網格數據和電力網格數據全面融合。
2023年,該服務覆蓋至包河區1300余戶獨居老人。2024年10月,國網合肥供電公司對數據庫進行了升級,全省率先將服務從城市延伸至鄉村,廬江縣湯池鎮的169戶獨居老人成為首批鄉村試點用戶。
“今年以來,這項服務實現了顯著突破。4月,獨居老人用電數據監測功能被納入合肥市2025年30項民生實事,在政企協同推進下,服務範圍從年初的2000余戶迅速擴展至目前的超1.4萬戶,基本實現了從試點探索到全域覆蓋的跨越。”國網合肥供電公司數字科技部副主任陳朔介紹道。
在這背後,是一套日益精密的守護體系。每天早晨8時,獨居老人用電數據監測功能都會自動分析前一日獨居老人的家庭歷史日用電量,平、谷時段電量等數據,精準掌握獨居老人的周期性用電規律。一旦發現某戶老人家中用電量出現偏高、偏低或其他異常波動,合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平台便會立即向電力客戶經理、社區網格員等相關人員的手機發送預警短信。
“平台發出預警同時,我們的皖美服務營配共享平台也會同步生成服務工單,由&區客戶經理及時上門為老人排查家庭用電隱患。在政府側,社區網格員接到預警後迅速響應,主動&&或上門走訪獨居老人,形成‘線上+線下’‘政府+電力’的雙線服務聯動機制。”陳朔&&。
服務的精準度也在不斷提升。今年以來,國網合肥供電公司對獨居老人用電數據監測功能進行了升級,優化了用電異常預警模式,並通過構建老人用電畫像庫,實現“一戶一閾值”的動態預警機制,有效減少因季節變化、節假日等因素導致的誤判情況。
“過去我們服務獨居老人主要靠電話&&和上門走訪,難免有疏漏,響應也不夠及時。現在系統每天準時推送預警,就像為老人們聘請了一個‘守護者’。”陳娜&&。自2024年10月獨居老人用電數據監測功能在湯池鎮試點以來,已累計生成用電異常預警500余條次,工單回訪率達到100%。
從城市到鄉村,無形的電力數據正傳遞着有形的溫暖。據了解,獨居老人用電數據監測功能還將持續升級。國網合肥供電公司將聯合相關部門,根據現場走訪反饋,不斷優化預警模型,配合合肥市民政局動態更新特殊困難人群清單,並探索接入由合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提供的多源民生公共數據,通過交叉對比進一步提升研判的準確性。(李岩 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