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革命精神遇見六百年崑曲,當紅色經典邂逅傳統美學,會迸發怎樣的藝術火花?11月5日至6日,由江蘇省演藝集團出品、江蘇省昆劇院創排的現代昆劇《瞿秋白》登陸合肥大劇院。
該劇是江蘇昆劇近幾十年來首部創排的革命題材現代劇,以創新的藝術手法,將瞿秋白的革命生涯與精神世界,通過崑曲這一古老藝術形式生動呈現。演出謝幕時,如潮掌聲響徹劇院。
滿堂喝彩,革命故事引爆觀劇熱潮
深秋的合肥,傍晚已有些涼意,卻擋不住戲迷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情。
11月6日演出當晚,合肥大劇院的大廳裏已迎來不少等候入場的觀眾。其中有來自安徽藝術職業學院的副教授、二級編劇周倩。
“我一直關注百戲入皖劇目單,不是第一次來看了。”周倩告訴記者,“《瞿秋白》是一部革命現代題材的作品,通過崑曲的形式呈現,所以很好奇它會有怎樣的突破。前一天朋友看了這部劇,評價非常好!”
該劇講述了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的革命歷程,聚焦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個月,由《溯源》《秉志》《鐫心》《取義》四折組成,每折都以“晝”“夜”兩條線虛實交織。白晝,以瞿秋白被捕為切入點,講他受困於牢獄,在輪番勸降下,仍然堅持信仰,最終舍生取義;夜晚,瞿秋白神游千里之外,與母親、摯友、愛人在亦真亦幻之間訣別,其內心真摯的情感和不變的初心悉數呈現。
演出的尾聲,定格於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寫完絕筆詩後,唱着《國際歌》,從容就義於福建長汀羅漢嶺,時年36歲。
守正創新,傳統藝術賦新革命經典
值得一提的是,《瞿秋白》是江蘇昆劇近幾十年來首部創排的革命題材現代劇目,區別於大眾印象中身着水袖長衫,一唱三嘆、纏綿婉轉的崑曲,而更多一份現代色彩,實現了精湛的舞&呈現、強烈的情感張力、崑曲藝術傳統審美與時代主旋律的融洽平衡。
“一直以來,崑曲現代戲都受到崑曲的曲牌體、程式化的身段和載歌載舞的表演樣式等多方面限制,所以,在近30年裏沒有進行大體量創作。2019年起,江蘇省昆劇院連續創作‘現代戲三部曲’,尤其是《瞿秋白》的誕生,讓崑曲現代戲的探索邁出重要一步。”《瞿秋白》主演、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施夏明介紹。
在音樂創作上,《瞿秋白》保留了崑曲曲牌體傳統,同時引入了交響樂編配。舞&採用轉&裝置實現時空轉換,多媒體投影技術則營造虛實相生的詩意空間。主演通過程式化身段與寫實化表情,塑造出鮮活的革命者形象。
施夏明坦言,此前許多觀眾對於崑曲的理解可能僅限於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等題材,唱腔婉轉,節奏舒緩,初聽會覺得有些陽春白雪,難以提起興趣。創排《瞿秋白》,也是希望通過刻畫紅色革命人物的現代題材,讓更多觀眾對崑曲産生興趣。
薪火相傳,文化惠民讓戲曲潤澤人心
昆劇《瞿秋白》在合肥的成功演出,也是“百戲入皖·星耀合肥”活動的精彩縮影。許多戲迷在社交平台“曬”觀劇體驗,感動於瞿秋白的革命故事,感嘆現代崑曲精妙典雅,也對惠民的票價點讚。
來自福建的大學生黎娜就是特意來合肥看戲的。她説早前就在網絡上了解百戲入皖活動,特意挑選《瞿秋白》觀看。“印象中的崑曲都是化着濃粧、穿着精美的戲服的,這次現代化的粧造和表現形式,都讓人覺得很新奇。”看完戲,她準備帶着票根去黃山游玩,感受一下“煙雨江南”的美。
這兩天劇場裏熱烈的觀劇氛圍,也給施夏明留下深刻印象。“掌聲在幕間響起的時候,像潮水一般。期待能再次到合肥演出。”施夏明説,今年是瞿秋白英勇就義90周年,希望通過這次演出,表達對革命先烈的致敬。
據悉,“百戲入皖·星耀合肥”活動還將繼續推出多場惠民演出。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正在為這座城市注入新的文化活力。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文化土壤中完美交融。(記者 任海怡/文 薛文茹/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