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煙區:沃野田疇奏響農機協奏曲-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11/10 12:54:29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安徽頻道

皖南煙區:沃野田疇奏響農機協奏曲

字體:

  金秋送爽,喜看稻菽千重浪。田間地頭,一台&“鐵牛”收割機在田間轟鳴穿梭,農業機械化變革正在皖南大地寫下最深刻的注腳。

  皖南煙區地跨宣城、蕪湖、黃山和池州四個地市,煙田地域差異較大,既有長江水系衝擊平原,也有丘陵緩坡地帶,作業期內降水豐沛,土壤濕度大,質地粘重,耕作阻力較大,機械化作業面臨天然屏障。“那時候,犁地用手扶拖拉機,打藥用背負式噴霧器,移栽全靠一雙手。”宣城市宣州區周王鎮扎門村煙農肖愛民説。轉變的契機來自2021年,皖南煙區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啟動了“皖南煙區農業機械化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4年底,煙葉生産綜合機械化率要達到65%以上,重點環節機械化率突破70%。在蕪湖市灣沚區紅楊鎮,煙農王家根展示他的“秘密武器”——集成旋耕、起壟、施肥、噴藥等功能於一體的雙壟施肥一體機。

  經安徽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改進後的雙壟施肥一體機,對煙田起壟和施肥助力很大,僅蕪湖市徽映弋江煙農專業合作社就購置了34&,供合作社的煙農租用。三年時間,該雙壟機在灣沚煙區煙田使用率從17%增長到40%。

  這一成績的取得,也得益於灣沚區農業部門和安徽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大力推進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近三年時間,灣沚區農業部門建設高標準農田9700畝,安徽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高標準農田1070畝,如今高標準農田佔到灣沚區種煙總面積50%。

  “我們不是簡單地把機器引進來,而是要根據産區的實際進行改造升級。”安徽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沈思燈介紹。三年來,該公司共研發改進適合本地使用的煙草機械12種,獲得國家專利17項。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套覆蓋全程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正在形成。三年來,安徽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與7家煙農專業合作社、3家社會勞務公司、228個村委會、2家社會教育機構、5家農機廠家建立了長期的良好合作關係,培育農機手3028名,推廣各類機械設備7100多&套。按照“煙草搭&、廠商入駐、社管廠服、合作維保”的工作要求,探索建立農機管服模式,創建一批農機驛站、搭建一個農機管服平台、共建一批農機維保點,現已建成7個農機驛站,36個農機服務點,服務效率提高2倍以上。

  

  安徽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開展移栽機選型試驗

  站在三年的節點上,安徽皖南煙區的機械化之路仍在延伸。

  在蕪湖市灣沚區六郎鎮,一個智慧的無人農場已經初具雛形。從“以機換人”到“少人農場”再到“無人農場”,是農業現代化質的飛躍。

  在園區的現代智慧農業智慧中心大屏上,各田塊被不同顏色標記,空氣濕度、土壤濕度等數據實時更新,大田的灌溉設備適時控制。“農場使用的播種機是機器人作業,移栽機、植保機、拖拉機都是無人駕駛的,人在室內操控,只要設定好程序,機器就能在田間作業形成軌跡。點一點手機屏幕,暗管出水口自動打開,可操控水肥配比和灌溉。”蕪湖市灣沚區六郎鎮禾之潤農業機械服務合作社負責人周能為説。

  從鐵牛歡歌到智慧農業,皖南煙區正在機械化的浪潮中描繪着現代農業的新圖景。皖南煙區的農業機械化三年行動,不僅是一場生産方式的變革,更是一曲農業現代化的美妙樂章。(張萍 夏慶元 楊培鈺)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