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肥西縣紫蓬鎮,甜柿、蜜薯等新鮮農産品迎來豐收季。獨具特色的“甜蜜”産業不僅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果盤子”,還帶動當地百餘名人員就業,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近年來,紫蓬鎮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指導、産業融合、品牌建設等系列舉措,推動特色農産品産業不斷壯大。這背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激活鄉村産業活力、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力量。
蜜薯收穫忙
在紫蓬鎮新農村紅薯種植基地,二十余名農民正熱火朝天地忙着采收,割蔓、翻薯、分揀、裝箱……交織成一幅豐收的美好圖景。
在産業發展初期,新農村黨支部積極發揮領辦合作社的作用,將分散的土地集中流轉至合作社,為蜜薯規模化種植奠定堅實基礎。“當前,我們村蜜薯種植面積500余畝,其中企業種植440畝,村集體自種60畝。”新農村黨支部書記吳其闊介紹。合作社成功吸引了安徽安農達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形成了“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緊密合作模式。
蜜薯豐收,村民也跟着受益。“在合作社的協調下,現已帶動村內42名群眾就業,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吳其闊&&,後續會積極幫助企業拓展多元化銷售渠道,通過借助線上電商、直播帶貨等新興模式,把新農村的“甜蜜”送至千家萬戶。
甜柿迎豐收
在紫蓬鎮羅壩村,溝坡間的柿子林宛如打翻了的調色盤。溝壑縱橫、塘堰星羅棋佈的地理環境,為甜柿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其中,“太秋甜柿”因種植規模大、口味好在省內外頗具名氣。
“我們栽種的柿子名為‘太秋甜柿’,深受新老客戶歡迎。”村民宋永忠介紹,羅壩村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在“太秋甜柿”産業發展中扮演着“主心骨”的角色,合作社根據村裏的地形和氣候條件,科學規劃種植區域,引導村民規模化種植“太秋甜柿”。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周邊不少村民也紛紛加入種植行列,形成了産業集聚效應。
“每年,鎮村幹部都會邀請專家前來給我們進行技術指導,通過給甜柿套袋、蓋網等物理手段保障果實品質。合作社還建立了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及時發現並處理病蟲害問題,通過減少農藥使用,生産出綠色、安全的‘太秋甜柿’。”宋永忠説。
從蜜薯地裏的熱火朝天,到柿子林間的碩果纍纍,這一幅幅豐收盛景是紫蓬鎮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引領特色産業發展的生動縮影。接下來,紫蓬鎮將持續發揮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優勢,加大對“甜蜜”産業的支持力度,積極組織轄區的合作社、種植大戶外出考察,學習先進種植經驗,強化科技創新,深化産業合作,讓“甜蜜”産業在紫蓬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為村集體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陳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