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裏沒有産業,現在小番茄賣得火,玉米還沒熟就被訂走大半。”一場從“0”到“1”的蛻變,始於2024年9月,馬鞍山理工學校群工部主任趙有為擔任和縣功橋鎮長建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後,用産業扶貧的“金鑰匙”,為長建村打開了鄉村振興的大門。
初到長建村,面對“無産業、無特色、無收入”的困境,工作隊沒有急於施策,而是帶着“摸清家底、找準路子”的思路,他們先後奔赴滁州市全椒縣、和縣&創園等地實地考察,輾轉尋訪多位種植專家,經過反復對比論證,結合長建村自身的土地和種植優勢,最終選定優質小番茄與水果玉米兩大特色種植品種,為村集體經濟發展錨定方向。
2025年上半年,長建村首個産業項目——3000平方米優質小番茄種植基地迎來豐收。憑藉酸甜多汁的口感和綠色種植理念,小番茄迅速積累良好口碑,累計銷量達1萬餘斤,供不應求,不僅為村集體經濟帶來5萬元的純收入,更優先聘用本地村民務工,讓10余名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增收超2000元,真正做到“産業落地、農民受益”。
首戰告捷,産業發展勁頭更足。接着,水果玉米接踵而至,10月中下旬即將成熟的水果玉米,依託前期小番茄的口碑效應和宣傳效應,已提前敲定1800份訂單。在9月26日召開的季度結對幫扶調度會上,這款可生吃的脆甜玉米成了“香餑餑”,與會的馬鞍山市教育局、和縣重點工程管理中心、和縣應急管理局、十七冶集團等幫扶單位爭相簽訂500箱訂單。
各幫扶單位圍繞産業發展未來集思廣益。針對當前問題,該村已明確兩大發展方向:一方面,明年計劃擴大種植面積,番茄種植9畝,玉米種植16畝,實現小番茄、水果玉米産量翻番,破解“供不應求”瓶頸,計劃帶動50名農民家門口就業,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另一方面,主動拓寬銷售渠道,既要深化與和縣蔬菜配送中心、各大超市的合作,也要依託幫扶單位資源,聯動更多企事業單位工會,構建“基地直供+單位集採+配送零售”的多元銷售渠道。
通訊員 胡天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