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社區攜手高校為老舊小區“煥新”-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11/07 09:38:01
來源:合肥經開區

合肥:社區攜手高校為老舊小區“煥新”

字體:

  “以前樓下衞生死角垃圾遍地,廣場地面裂着縫。現在不僅有了賞心悅目的小花園,廣場地面還噴上了五顏六色的彩繪,看著讓人心情愉悅!”近日,家住合肥經開區臨湖中心始信花園的王大叔,指着小區裏的新變化不禁感嘆。這場讓居民幸福感“滿格”的微改造,是始信社區與合肥大學設計學院校地共建的合作成果。從需求徵集到細節落地,每一處改變都源於“居民想、社區辦、專業幫”的初心。​

  社區牽頭:把“需求清單”變成“改造方向”​

  “老舊小區微改造改什麼、怎麼改,居民最有發言權。”始信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江雲與社區工作人員做了充分調研。共建項目啟動後,始信社區第一時間組建了以各小區為主體的“多元議事組”,成員不僅有老年居民、年輕家庭,還特意邀請了小區商戶、物業人員,甚至是放學回家的“學生代表”,確保每個群體的聲音都能被聽見。​

  為滿足居民實際需求,除了協商議事會議,始信社區還利用“買菜後”“接娃後”等居民集中的時間開展“民意調查”:上班族抱怨“商戶佔道經營,影響通行”;老人念叨“涼亭破舊,影響小區環境”;寶媽們希望“廣場有生機,帶孩子在這玩能調節心情”……幾個月下來,近100條意見被分類整理,最終聚焦出安全、環境、休閒、文化四大需求,由此劃分出微改造的三大維度:秩序優化、空間煥新、文化植入。​

  校地協作:讓“居民想法”落地成“專業設計”​

  梳理好的“改造維度”和“需求細節”後,合肥大學設計學院師生團隊帶着“專業知識”把居民的想法轉化為可落地的專業設計。​

  針對濱湖前城小區西門沿街商業外擺混亂、非機動車亂停等問題,團隊創新提出“空間劃線管理”方案,在充分測量人流量和空間容量的基礎上,科學增劃“經營邊界線”和“非機動車停車集中停放線”,即以商鋪門沿為基準,向外延伸1至1.5米劃定經營“紅線”,“紅線”外保留5米左右寬的人行通道,既保障了商戶合理經營空間,又有效規範了公共秩序,實現煙火氣與文明度的有機統一。

  在公共空間活化方面,設計團隊對小區內一座年久失修的涼亭進行翻新改造。在結構加固的同時,融入藝術彩繪元素,邀請師生與居民共同創作,將地方文化符號、鄰里生活場景繪製於亭柱與墻體,使涼亭從“功能單一”的休息點升級為“有溫度、有故事”的小區文化客廳。

  此外,團隊還對多處長期無人問津的衞生死角進行生態化改造,因地制宜設計成“轉角小花園”,並運用環保塗料對中心廣場地面進行整體噴色美化,提升空間辨識度與視覺美感,讓“邊角料”煥發新生機。

  多元成效:“小區微改造”釋放出“民生大幸福”

  始信社區與合肥大學設計學院的小區微改造共建項目雖“微”卻“實”,成為城市更新背景下精細化治理的生動實踐,讓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公共空間利用率和美觀度大幅提升,探索出“高校技術支持+社區組織動員+居民深度參與”的協同治理新模式;此外,通過藝術介入與共同建設,讓鄰里關係更加融洽,居民認同感顯著增強;還為高校學生提供了社會實踐課堂,實現了知識轉化與社會責任的雙向賦能。

  未來,雙方將持續深化合作,將成功經驗複製推廣至更多老舊小區,以“繡花功夫”織就更多家門口的“幸福圖景”,讓居民在點滴變化中觸摸到城市的溫度與美好。(方霞)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