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腔《再續紅梅緣》劇照
11月5日,“百戲入皖·星耀合肥”名家名角名劇惠民展演颳起一陣“西北風”,由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精心打造的秦腔古典劇《再續紅梅緣》在安徽大劇院精彩上演。該劇以跨越生死的傳奇愛情、精妙絕倫的表演技藝,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心靈的戲曲文化盛宴,現場掌聲與喝彩聲此起彼伏。
經典新編煥生機
名家演繹展功底
《再續紅梅緣》取材於明代周朝俊的傳奇作品《紅梅記》,講述了南宋書生裴瑞卿與李慧娘、盧昭容之間盪氣迴腸的傳奇愛情故事。
作為戲曲回歸傳統經典的一次新嘗試,該劇劇本脫胎於老本,既延續了傳統劇目的結構框架與審美趣味,又博採眾長,借鑒了京劇、粵劇等多劇種同題材的精華,更完整保留了秦腔《游西湖》中《鬼怨·殺生》的經典片段,讓傳統經典在創新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該劇由二度“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文華表演獎”得主李梅,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航領銜主演,優秀青年演員陳黎聯袂主演。其中,李梅一人分飾李慧娘與盧昭容兩角的表演成為全場最大亮點:演繹含冤而死的李慧娘時,她以悲憤高亢的唱腔、剛勁利落的身段,將烈女子的抗爭精神刻畫得入木三分;詮釋天真爛漫的盧昭容時,又切換為靈動婉轉的聲線與嬌俏鮮活的神態,盡顯少女風情。水袖翻飛間藏着細膩情愫,手帕、凳子等道具的運用盡顯功底,“吹火”“斗篷”等經典技巧的呈現更是驚艷四座。李梅在劇中巧妙融入京劇、河北梆子、黃梅戲、豫劇四種聲腔,以多變唱腔勾勒盧昭容裝瘋時的複雜境遇,每一段演繹都彰顯着深厚的藝術功底。
“這部戲是在秦腔經典《游西湖》基礎上再提升、再改編、再創造的作品,歷經十年打磨,演出數百場。同時,我們在傳統戲的基礎上,融合了很多年輕人的想法。”王航介紹,秦腔作為梆子腔的鼻祖,流行於西北五省,高亢激昂、大開大闔的藝術特色與黃土高坡的地域人文特色相得益彰,“這次我們將這部融合傳統精髓與現代理念的作品帶到合肥,就是希望讓更多觀眾感受秦腔的獨特魅力。”
文旅融合惠民生
戲曲盛會聚人心
此次《再續紅梅緣》的成功上演正是“百戲入皖·星耀合肥”戲曲主題活動“文化惠民”理念的生動實踐。該活動自啟動以來,始終秉持名家薈萃、名劇雲集的高標準,以10~30元的惠民票價讓普通觀眾輕鬆走進劇場,暢享高品質戲曲盛宴。更具創新性的是,活動將戲曲觀賞與文旅體驗、生活消費深度融合,為觀眾準備了實打實的“惠民福利大禮包”,觀眾憑演出紀念票票根可免費游覽黃山、九華山、西遞、宏村等安徽標誌性景點及合肥市40家主要景點,還能享受“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優惠套餐,讓文化福利延伸至生活方方面面。
“網上開票後一票難求!”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戲曲的年輕觀眾王標興奮地説,這次活動讓他感受到了傳統藝術的魅力,接下來打算帶着票根去領略安徽的山水風光。觀眾李諾和朋友何琳玲也&&,這是她們第一次看秦腔,新奇又震撼,“下周就去黃山,把福利用起來!”對於資深戲迷王梁健而言,“百戲入皖”早已成為他的年度戲曲盛會,“活動開始以來,我已經看了京劇、崑曲、黃梅戲、婺劇、梆子戲等,每一場都是梅花獎得主領銜的精品劇目。”王梁健説,前兩年在合肥看過秦腔《鎖麟囊》,這次《再續紅梅緣》同樣沒讓他失望,“只要活動一直辦,我就一直支持,也歡迎全國各地的戲迷來合肥看戲!”(夏偉/文 李康佳/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