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1月5日電(記者馬姝瑞、陶葉、屈彥)一架100多公斤的輕量化“摩托”,不是為了在道路上疾馳,而是搭載着智駕系統,服務於低空文旅、飛行培訓、運動賽事等飛行需求。
臨近年末,落戶於安徽省合肥市“科大硅谷”的安徽猛獅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鉚足了勁兒,為這款“飛行摩托”12月的性能測試做各項準備。從公司註冊成立到完成首批樣機試製,這家智能超輕型飛行器企業只用了不到2個月。
“科漂驛站提供過渡性辦公和住宿,項目落地後有租房支持、免費眾創空間工位,科漂訓練營推出管理運營、資本運作等高強度培訓,創新單元合夥人、場景服務合夥人等主動為企業對接各類資源,‘科大硅谷’的創新政策非常明確、清晰、迅速,形成了一個支持和服務創新的完整生態。”安徽猛獅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伍權權説,在他看來,從産品創新概念到實物真機,猛獅航空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創新“勁風”的全力托舉。

圖為安徽猛獅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製造的“飛行摩托”。新華社發
202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科大硅谷”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多項高含金量的政策舉措,一個由政府推動、産業主導的創新創業&&——“科大硅谷”應運而生。
截至目前,“科大硅谷”匯聚科技型企業超2500家,招募全球合夥人機構、設立海內外創新中心(聯絡站)13家,集聚各類股權投資基金超220隻、規模超2500億元;合肥全市近43%的量子企業、55%的空天信息企業、50%的生物製造企業匯聚於此。
“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讓‘政産學研金服用’融合起來,服務於創新,為企業賦能,這就是‘科大硅谷’這塊試驗田的核心要義。”科大硅谷服務&&(安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張立野説。

圖為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科大硅谷”。新華社發
打通科技成果從“書架”到“貨架”堵點——在“科大硅谷”,“成果轉化專班+院校經理人+技術經理人”三支團隊常態化登高校門、入實驗室,讓重大科技成果在源頭就可以早發現、早發布、早轉化。
為科創“種苗”注入金融“活水”——考慮到科創企業輕資産、少營收的特點,“科大硅谷”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參股設立超20多只子基金,以“子基金+直投”完成百餘個項目的股權投資;打破傳統授信模式,打造“貸投債保”多方聯動的産品矩陣,從“看資産”轉向“看未來”。
匯聚多方資源搭建場景“橋梁”——“科大硅谷”聯合合肥市場景應用創新促進中心有限公司,常態化開展場景策劃、場景服務、場景招商工作,推動新技術新産品新場景落地應用,累計為超3000家企業提供場景應用服務,發布場景機會1200個、開展場景活動350場,百餘項新技術新産品率先在合肥轉化與落地應用。
良好的創新環境,讓更多科創企業在“科大硅谷”拔節生長。2022年5月“科漂”到合肥的零重力飛機工業(合肥)有限公司對“科大硅谷”的創新生態同樣深有感觸。
“技術進步是企業的底氣,但是沒有政策紅利帶來的融資、場景等創新資源,我們的步伐不可能邁得這麼大。”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石紅説,眼下,公司旗艦機型的原型機已經完成下線,試飛在即,新機型研發全力推進,預計2026年實現文旅場景的規模化應用。

圖為零重力飛機工業(合肥)有限公司旗下産品。新華社發
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要部署,也為“科大硅谷”指明了更高質量的發展方向。
“下一步,我們將更加主動、精準地鏈結科技、産業、資本和人才等各類資源,更高質量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孵化、創新生態優化,提升科創孵化的國際化水平和品牌影響力。”張立野説。
“新風”更勁,信心更足。
明年,猛獅航空預計實現首款産品的規模化量産,單個生産基地的年産能目標為600&。“創新沒有止境,我們已經做好了長期規劃,未來要飛得更遠。”伍權權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