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推介會現場。

長沙市民正在選購合肥文創。

戲迷合影。
橘子洲頭,風華正茂,湘江兩岸,戲韻人間。11月4日,“安徽有好戲,合肥歡迎您”——“百戲入皖·星耀合肥”戲曲主題活動走進星城長沙,推介會現場,花鼓戲、黃梅戲、廬劇經典唱段輪番獻藝,這場跨越山水的戲曲之約,不僅觸動了長沙眾多戲迷票友的戲曲DNA,還鋪就了兩地一條名為“交流”的文化橋梁。
“05後”的“小花鼓”來現場充電
在推介會現場人頭攢動,其中不乏“05後”大學生的年輕面孔,隨着熟悉的曲調唱腔在大廳裏響起,青年人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在此刻有了共鳴。“以前了解不多,今天直接被圈粉了!”屈裔丹興奮地説。
“05後”屈裔丹目前就讀於長沙一所大學的戲曲表演專業,想成為一名花鼓戲演員的她覺得推介會是自己一次難得“充電”機會。當黃梅戲《女駙馬》的經典唱段響起,她立刻被那“嗓音別致、旋律流暢”的韻味吸引,忍不住輕聲跟唱;而當廬劇《秦雪梅觀畫》登場,那古樸深情的調子又讓她不自覺地打起了拍子。
而一曲湖南花鼓戲《劉海砍樵》選段《比古調》唱罷,屈裔丹大聲地鼓掌叫好。“兩位演員既是我的偶像榜樣,也是我的學長學姐,看著他們在舞&上游刃有餘,也給我了繼續努力的信心和動力。”得知月底湖南花鼓戲要去合肥展演,且票價最高不過30元,屈裔丹告訴記者,有時間一定要去趟合肥“追星”,也好好感受下合肥濃厚的戲曲文化氛圍。
長沙“娭毑”們要組團來合肥
當天推介會開始前夕,記者注意到,不少本地喜愛戲劇的“娭毑”(長沙話“奶奶”的意思)早早就來到現場,73歲的祁秀英就是其中之一。
唱腔悠揚、身段優美、唱詞朗朗上口……問及對黃梅戲和廬劇的感受,祁秀英讚不絕口。“熟悉的曲調一響,嘴巴不由自主地就能哼唱幾句。”
自從退休後,戲劇就慢慢走進了祁秀英的生活,從“沒什麼意思”到“越聽越想唱”,她覺得唱戲能夠愉悅心情,對不同曲目、唱詞、動作的學習,讓整個人仿佛回到年輕時充滿活力的狀態!
“中國五大戲曲(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將繼續在合肥集結”、“花鼓戲、川劇等多個地域特色劇種也會登陸合肥各大劇院”、“一眾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也將在合肥傾情獻藝”……聽着現場工作人員的戲劇推介,讓本來沒有去合肥計劃的祁秀英“有些心動”,主動詢問起喜愛劇種的演出日期和登&演員。“看來我得去‘會一會’合肥,聽聽廬劇那細膩婉轉的唱腔,好好感受一下這座城市的戲曲氛圍。”
在歡聲笑語中,幾位長沙“娭毑”組團去合肥聽戲逛景的計劃,已然定下,而戲曲自然而然地成了連接他們與遠方美好的文化紐帶。
花鼓戲要與黃梅戲、廬劇“常來常往”
“直白通俗的對唱;旋律輕快活潑、節奏明快;我們的身段、動作多源於日常勞動與生活場景……”聊起花鼓戲的特色,剛結束花鼓戲表演的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國家二級演員夏思娓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談及安徽的黃梅戲和廬劇,有着多次參加跨省交流演出的夏思娓認為,地方戲依地域差異,各有千秋。“但也正是這種源於生活、扎根地域的特質,正是地方戲曲最迷人的‘煙火氣’所在。”
本月21日到22日,夏思娓和同事們將在合肥演出湖南花鼓戲經典劇目《劉海戲金蟾》。這已是她第二次赴合肥演出,從去年的“主配”升為今年的“主角”,她覺得這次“回訪”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些。“因為上一次我們的反響比較好,這次我們力求做得更好些,爭取將原汁原味、精彩不減的湖南花鼓戲帶給在合肥看戲的觀眾。”
而對戲曲未來的弘揚與發展,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副主任毛劍鋒如今有了更多期待。“我覺得‘百戲入皖’的開展,是一次不同種類戲劇交流的好機會,對我們湖南花鼓戲更是如此。”毛劍鋒希望未來安徽與湖南兩地的戲劇交流能變得常態化,設立諸如“地方戲交流演出季”,又或者在青年人才培養上開展一些互訪學習,讓湖南花鼓戲和黃梅戲、廬劇常來常往,就一定能碰撞出更多藝術火花,共同把地方戲曲這塊瑰寶傳承好、發展好。
皖韻會知音,“湘”逢倍有戲,從一次次成功的“回訪”,到一幅幅“常來常往”的廣闊藍圖,皖湘兩地的戲曲文化就在這樣的深度互動中,在新時代的舞&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走向更具活力的未來。(記者 汪濤/文 張正朋/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