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屆“挑戰杯”中國移動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在南京大學落幕。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撂荒地,變良田,大託管托起增收路——基於對安徽淮南農業“大託管”模式的系統性深度調研》項目成功斬獲本次大賽全國一等獎,實現了該校建校以來在“挑戰杯”賽事中首次晉級全國總決賽、首次斬獲全國一等獎的“雙突破”,更創下安徽省民辦高校在本屆競賽主體賽中唯一一等獎的紀錄。

本屆競賽共吸引來自全國2700多所高校的300多萬名學生,共40余萬件作品參賽,終審決賽共有640件作品入圍主體賽終審決賽,安徽省共有24個項目入圍主體賽線下終評。在這場強手如林的全國賽中,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團隊憑藉紮實的調研、創新的模式與深度的政策價值脫穎而出,獲得全國總決賽一等獎。
此次獲獎項目聚焦安徽淮南全國首創的農業“大託管”改革,背後是該校歷時三年的精心培育與團隊扎根一線的紮實調研。自2022年項目啟動以來,該校始終將其作為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踐行“産學研用”融合的重點課題,組建跨學科指導團隊,從政策解讀、數據建模、實地調研到報告撰寫全程護航。調研團隊足跡遍佈淮南市59個鄉鎮、164個村落,累計發放問卷1568 份,回收有效問卷1412份,開展深度訪談36人次,錄音時長超300小時,形成數萬字調研報告。報告成果成為可行方案,在淮南李集村、春谷村等地落地推廣,成功讓撂荒地變身“豐收田”,帶動農戶年均增收400至1000元,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從調研到政策”的完整閉環,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安徽方案”。
這一成績的取得,不僅是學生團隊執着鑽研、扎根大地的成果,也是該校堅持“以賽促教、以創育人”教育理念的生動體現。針對“挑戰杯”等高水平競賽,該校建立“項目孵化—中期培育—決賽衝刺”三階培育機制,每年投入專項經費支持學生開展實地調研與課題研究,不僅培養學生的科創能力,更塑造了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責任擔當。項目負責學生武永興&&:“學校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資金和技術支持,更幫助我們打通了與政府、企業、農戶的溝通渠道,讓我們能真正扎根農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長期以來,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未來,該校將進一步深化産教融合,組建鄉村振興科創團隊,推動學生科創成果轉化落地,讓更多青年學子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注入青春動能。(楊淑君 趙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