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好戲連&,共享藝術盛會。繼河北梆子《寶蓮燈》與吉劇《積德泉》圓滿落幕後,“百戲入皖·星耀合肥”名家名角名劇惠民展演再度迎來動人篇章。作為備受矚目的本土戲曲代表,廬劇於十一月初率先亮相——11月1日、2日晚,由合肥市廬劇院傾力打造的經典愛情名篇《孔雀東南飛》與《梁祝》在合肥瑤海大劇院上演。
首晚上演的廬劇《孔雀東南飛》由國家一級演員段婷婷、孫繩驥聯袂主演。該劇在傳統基礎上大膽創新,重塑了一位出身富庶、個性鮮明的劉蘭芝,展現其在現實磨礪中的命運流轉。全劇巧妙融入合肥地方元素,以細膩婉轉的廬劇唱腔,將愛情悲劇與家庭矛盾演繹得絲絲入扣。

次日登場的廬劇《梁祝》,由一級演員孫繩驥與優秀青年演員朱敏搭檔呈現,共同詮釋這段家喻戶曉的淒美傳奇。此版《梁祝》承襲1952年經典移植脈絡,融匯中路與西路唱腔,堅守“新舊難分”的藝術特質。從“草橋結拜”的歡欣、“十八相送”的纏綿,到“化蝶”一幕的壯美,演員以深情唸白與靈動身段,為這出經典注入震撼人心的力量。

劇場之內,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因戲結緣,情感共鳴悄然詮釋着戲曲的傳承。75歲的本地老戲迷顧群欣慰地感慨:“沒想到有這麼多年輕人來看廬劇,這説明我們的文化自信起來了。”這份自信,在年輕觀眾身上得到鮮活印證。金美玲便是其中之一,她們一家四口來到《梁祝》現場,“我從小聽着廬劇長大,孩子上學時看過課堂上放的戲曲片段,主動説想看。廬劇又是我們安徽本土戲,就帶她們來現場感受魅力。”金美玲希望廬劇的旋律能在孩子心中埋下種子,待她們長大後再聞鄉音,能憶起兒時溫暖。觀演之後,她感慨現場藝術帶來的衝擊,不僅喚醒了與祖輩共度的記憶,更堅定了傳承的責任。
創新的文旅模式成為吸引省外年輕客群的磁石。來自南京的魏先生與女友因“課本情懷”前來觀演,“《孔雀東南飛》以前在課本上讀過,聽説有這部劇就想來看看。”他坦言初次接觸廬劇方言,部分語句聽不太懂,但兩側的字幕幫助他更好地代入劇情。22歲的戴同學則與同學專程從南昌趕來,她直言:“憑演出票根可以免費游覽黃山、九華山等著名景區,這很吸引人。”首次到訪合肥的她,對瑤海印象良好,更計劃後續再來安徽深度旅行。一張小小戲票,悄然化作開啟安徽山水之旅的金鑰匙。
廬劇專場之後,“百戲入皖·星耀合肥”的舞&將繼續異彩紛呈。十一月,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中的另外三大劇種將接力登場,川劇、揚劇、花鼓戲、錫劇、柳琴戲等多個極具地域特色的劇種也將輪番亮相。從北派的豪邁到南派的婉約,風格各異的戲曲精品將接連上演,讓市民與游客盡享中國傳統戲曲的多元魅力。
據悉,“百戲入皖·星耀合肥”系列展演將持續至2026年春節,重點打造“雙百場”演出:百場名家名角名劇惠民展演,讓多元戲曲在江淮大地精彩綻放;百場安徽地方戲曲惠民展演,讓家鄉戲深入百姓生活,喚起大眾對地方傳統文化的深切共鳴。(張雅琦 嚴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