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銅風拂面,青銅流光溢彩。10月31日,2025銅陵青銅文化節在銅陵市鳳凰山景區開幕。

銅陵因銅得名,在中國青銅文明發展歷程中地位舉足輕重。這裡蘊藏着豐富的銅礦資源,夏商之交便有冶銅活動,漢至唐宋達鼎盛。近百處礦冶遺址分佈在6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師姑墩遺址將銅陵冶銅史推至夏代晚期,木魚山遺址的冰銅錠把我國硫化銅採冶史從東漢提早到西周早期;金牛洞、湯家墩等遺址群,還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銅採、冶、鑄産業體系,為中國青銅文明提供了關鍵支撐。
銅陵以銅而興,是長江流域重要的銅礦生産基地。近年來,該市牢固樹立“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幹為先”的鮮明導向,錨定“智造新銅都、生態幸福城”,堅定走工業立市、産業強市的路子,形成以銅産業為主導,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節能環保、裝備製造等齊頭並進的産業發展格局。
據了解,銅陵深挖自身資源優勢,自1992年開始舉辦青銅文化節。一場場以銅為主題的盛會,吸引了國內外民眾、游客及各行各業的專家翹楚共同參與,已成為賦能城市品牌、獨具銅陵辨識度的文化IP。2025年青銅文化節以“千年古銅都 當代銅基地”為主題,嚴格遵循“以銅為媒、以節會友、精簡節約、注重實效”原則,採用“1+6+N”架構設計,通過1場開幕式、6項重點分項活動及N場促消費系列群眾活動,全方位展現銅陵青銅文化獨特魅力與銅産業蓬勃生機。
活動現場發布了2025銅陵青銅文化節系列活動安排、銅産業新成就、新産品、新技術以及銅藝重點企業榜單。此外,為進一步守護好文明的源起,安徽、湖北、四川、湖南、江西等長江流域五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共同簽署了《長江流域青銅礦冶遺址研究保護合作倡議》,充分展示了長江流域攜手並肩保護青銅文明的堅定信念。(陳晨 胡燦)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