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壽州鑼鼓,流傳於淮南壽縣及沿淮周邊縣區,是深受沿淮群眾喜愛的民間傳統音樂。其演奏以罡鑼(鋼鑼)、大篩鑼、鼓、大小镲、手鑼等為打擊樂器,融匯沿淮“長流水”“小五番”“喜鵲登枝”等傳統鑼鼓譜精華,因鼓點動靜交替、配合默契,素有“會説話的鑼鼓”之譽。
作為楚文化的重要積澱地,壽春(今壽縣)將楚鼓樂等古老藝術形式通過世代生活實踐傳承至今。如今,無論是在縣城廣場還是鄉間村落,壽州鑼鼓的激昂旋律依然迴響不絕。
【糾錯】 【責任編輯:劉曉君】
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壽州鑼鼓,流傳於淮南壽縣及沿淮周邊縣區,是深受沿淮群眾喜愛的民間傳統音樂。其演奏以罡鑼(鋼鑼)、大篩鑼、鼓、大小镲、手鑼等為打擊樂器,融匯沿淮“長流水”“小五番”“喜鵲登枝”等傳統鑼鼓譜精華,因鼓點動靜交替、配合默契,素有“會説話的鑼鼓”之譽。
作為楚文化的重要積澱地,壽春(今壽縣)將楚鼓樂等古老藝術形式通過世代生活實踐傳承至今。如今,無論是在縣城廣場還是鄉間村落,壽州鑼鼓的激昂旋律依然迴響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