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廣德的板栗也是走出了大山,熬成了舌尖的甜!”近日,廣德市柏墊鎮鳳橋社區居民陳婧的這條朋友圈,配上知名商超栗子芝士蛋糕的圖片——包裝上“安徽廣德大紅袍板栗”的標注,讓鳳橋社區的板栗成了甜品櫃裏帶着家鄉溫度的“秋日限定”。這口裹着綿密芝士香的栗泥背後,藏着柏墊鎮為山貨鋪就的“穩産增收路”。
作為廣德的“板栗之鄉”,柏墊鎮擁有約4.8萬畝栗林,是當地2200余戶農戶的生計根基。僅鳳橋社區就有500余戶靠着2萬畝栗林謀生,2025年全鎮板栗總産量達到1000萬斤。但曾幾何時,“成熟即急售、鮮貨難保鮮”是栗農的心頭愁:每年初秋板栗集中上市,若趕不上銷路,要麼低價賤賣,要麼爛在筐裏,“豐收不增收”的情況並不少見。
為解這一難題,柏墊鎮先從“儲”的短板破局。當鳳橋萱果園家庭農場負責人周麗華申請建設板栗凍庫時,柏墊鎮政府不僅提供政策指導,還協助其爭取到市級農業補助100萬元,讓這座“田間冷鏈倉”趕在當年板栗采收前投用。凍庫不僅將板栗保存期從十幾天延長至數月,還能實現“旺季收儲、淡季銷售”,讓栗農不再被“時效”卡脖子。“以前得搶着賣,現在存起來等價好再出,心裏踏實多了。”周麗華説。如今在柏墊,一座座凍庫拔地而起,不僅補齊了農産品冷鏈短板,架起了增收致富“彩虹橋”。
在“儲”的基礎上,鎮政府又補了“銷”的通道。在鳳橋社區打造的板栗交易市場,日均交易量在40萬斤,成了本地栗農與外地收購商的“對接站”。種植大戶舒順江守着60多畝栗林30多年,今年在交易市場裏直接對接了外省收購商:“以前得拉到縣城找販子,現在市場就在家門口,價透明、賣得快。”正是這些“儲得穩、賣得順”的實招,讓鳳橋板栗的品質與供應能力得到市場認可,知名商超選中其作為芝士蛋糕原料,正是看中了當地板栗穩定的“殼薄仁糯、甜味純正”特質,而這背後,正是柏墊鎮持續努力帶來的價值提升。
當消費者咬下那口裹着栗香的芝士蛋糕時,嘗到的不僅是皖南山秋的甜,更是柏墊鎮“辦實事、解難題”的成效,從建凍庫補冷鏈,到搭市場通銷路,每一項舉措都精準瞄準栗農的實際需求,讓“山貨”真正變成了農戶口袋裏的“增收金果”。(徐澤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