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潛山官莊鎮錨定“紅色官莊,孝義之鄉”建設目標,以制度為基、宣傳為翼、典型為燈,讓文明新風浸潤鄉村肌理,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能。
立規明約,讓文明有章可循
官莊鎮堅持“群眾的事群眾定”,各村(社區)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廣泛徵求意見,將紅白喜事操辦標準細化納入村規民約,形成群眾共同遵守的“生活契約”。如官莊村劃定200元為隨禮上限,從源頭遏制攀比。
該鎮成立鄉村綜合治理理事會,由老黨員、老幹部等分片負責,對紅白喜事實行“事前指導、事中監督、事後評議”。理事會還牽頭組建互助服務隊,鄰里搭手辦事取代了專業團隊,既節省開支又濃厚人情,讓村規民約從“紙上條文”變成“生活常態”。
多維宣講,讓新風入腦入心
“省下的錢給孩子交學費、給老人買營養品,不比攀比排場強?”在官莊村舉辦的“鄉村夜話”上,大家用家常話算着“文明賬”,村民頻頻點頭。這是官莊鎮立體化宣傳的一個縮影,“傳統+現代”宣傳矩陣,讓新風正氣隨處可感。
傳統渠道築牢根基,宣傳欄裏的故事、宣講會的政策解讀、文化墻上的孝義圖景,將移風易俗融入日常場景;新媒體&&擴大覆蓋,生動解讀村規民約,三句半等傳唱形式更讓文明理念“唱”進群眾心裏。結合孝義文化節、“鄉村夜話”等特色活動,黨員志願者與村民圍坐閒談,在拉家常中化解思想疙瘩,讓簡辦新辦的理念深入人心。
典型引路,讓榜樣凝聚力量
官莊鎮始終突出黨員幹部、鄉賢的示範作用,推動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開展“孝義之星”“最美家庭”評選,讓先進典型“亮”起來。同時建立“道德銀行”積分體系,將踐行新風納入積分管理,村民憑積分可兌換日用品,讓“文明有價”成為共識。在榜樣帶動下,全鎮近三年簡辦紅白喜事百餘場,累計為村民減負超百萬元。
如今的官莊,大操大辦少了,文明互助多了;人情負擔輕了,鄰里關係暖了。從桑皮紙工坊的非遺傳承到紅色研學基地的精神浸潤,從潔凈的“零廢棄村莊”到熱鬧的文藝匯演,移風易俗催生的文明鄉風,正與孝義文化、紅色基因深度融合,為這座千年古鎮注入蓬勃活力。(李婷 陳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