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在行動|安徽靈璧:“一頭牛”闖出全鏈條發展新路子-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10/27 15:19:46
來源:新華網

鄉村振興在行動|安徽靈璧:“一頭牛”闖出全鏈條發展新路子

字體:

  新華網合肥10月27日電(周雨濛)金秋時節,走進位於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禪堂鎮的眾幫養殖專業合作社肉牛場,敞亮潔凈的牛舍裏,數百頭健碩的肉牛咀嚼聲此起彼伏。場區內沒有傳統養殖場的異味與蠅蟲,現代化生態養殖的新風貌撲面而來。

  靈璧縣禪堂鎮眾幫養殖專業合作社內敞亮潔凈的牛舍。(資料圖 靈璧縣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安徽省肉牛生産重點縣,近年來,靈璧縣積極構建“1+8+N”生産體系,打造 8個重點鎮與1個特色小鎮,助推肉牛養殖規模有序擴容,以科學養殖為基礎、全鏈條發展為目標,在“一頭牛”的賽道上穩步前行,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動能。2024年,全縣肉牛産值達7.56億元。

  科學養牛,打造智慧牧場樣板  

  靈璧縣禪堂鎮眾幫養殖專業合作社內,養殖的黃牛正在進食。(資料圖 靈璧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選用皖北黃牛和西門塔爾牛雜交,既保留本土黃牛的優質口感,又縮短了生長周期,養殖戶的積極性更高了。”眾幫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光明介紹,合作社以母牛繁育和肉牛育肥為主,每頭母牛都佩戴電子芯片,從受精到生産全程跟蹤記錄,保障母牛繁殖安全。

  不止眾幫合作社,靈璧縣眾多養殖場(戶)都在探索科學養殖路徑。當地的科技特派員常年活躍在養殖一線,從肉牛品種改良、飼料配方優化,到疾病防控、犢牛管理,為養殖戶提供“手把手”技術指導,逐個解決養殖中的實際難題。

  “技術員經常進行指導,我們場的牛從出生開始就聽起了《睡眠曲》,飼料也是進行了科學化配比,能夠有效提高肉牛的品質和口感。”靈璧縣久犇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近年來,靈璧縣圍繞肉牛産業發展,先後邀請省、市專家開展技術培訓,覆蓋優質飼草加工、高效養殖、疫病防控等關鍵環節,讓養殖主體吃下“定心丸”;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開設肉牛養殖專業課,提升養殖戶標準化管理水平;成立養牛協會、舉辦産業發展論壇,讓科學養殖理念逐步普及。

  據悉,該縣以“數字賦能”為主攻方向,依託尹集、黃灣等項目強化“雙招雙引”,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打造智慧牧場樣板,實現精準飼喂、智能環控、疫病預警、在線監管和全程質量追溯。

  此外,依託安徽桂柳牛業有限公司、安徽禾牛公司,靈璧在南北兩地布局標準化牧場,引入基礎數字化管理手段,實現肉牛養殖流程記錄、肉産品質量追溯等基礎功能,推動産業從“經驗養牛”向“科學養牛”轉變。

  截至 2025年上半年,全縣肉牛存欄4.83萬頭,出欄1.87萬頭,産業規模與養殖效率同步提升。

  生態築基,探索綠色發展路徑  

  眾幫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秸稈飼料。(資料圖 靈璧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智慧養殖基礎上,靈璧縣還積極探索生態發展之路,打造以“秸稈綜合利用+肉牛養殖+食用菌種植”為主的産業振興綠色循環農業,試點推廣秸稈“基料化”和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形成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三物循環”綠色發展模式。

  在靈璧,每年50萬噸秸稈經加工轉化為優質飼料,輸送至各肉牛養殖場;肉牛産生的糞便,被運往楊疃鎮食用菌産業示範園及虞姬鎮、向陽鎮等地,經發酵技術轉化為食用菌基料,種植的平菇、雙孢菇暢銷長三角市場;菌渣經堆漚後成為“生態肥”反哺農田。這一閉環讓糞污綜合利用率提升至92.69%,同時減少化肥使用30%,將傳統污染物轉化為生産資源,形成良性增值鏈條。

  靈璧縣開源養牛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強介紹:“我們的肉牛養殖是循環産業。用自己種的玉米、小麥秸稈作肉牛飼料,黃牛糞便用來養殖蚯蚓,蚯蚓糞便則是草莓、葡萄的優質肥料,實現農業産業循環利用。”

  位於靈璧縣楊疃鎮的宿州中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數字技術將牛糞轉化為雙孢菇培育的營養基,推動雙孢菇養殖向高效、專業化發展,促進當地農業鏈式循環發展。

  依託“種養結合、生態農業循環”的發展模式,全縣年處理糞污量達48萬噸,生産有機肥16萬噸。在發展産業的同時,緊扣“綠色”理念,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牛糞通過微生物轉化實現增值,農業可持續發展就有了‘以廢治廢、變碳為寶’的路徑。”靈璧縣畜牧中心畜牧股負責人張秀春&&,該模式依託“1+8+N”布局和多方協作機制,具備可複製性,為黃淮海平原農牧區綠色轉型發展提供了“靈璧樣板”。

  品牌帶動,延伸肉牛産業鏈  

  靈璧縣農産品區域公共品牌——“靈農璧選”推介發布會現場。(靈璧縣委宣傳部供圖)

  有了科技助力和“綠色”支撐,靈璧肉牛聲名漸起。2022年,“靈璧黃牛肉”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擁有“三品一標”認證牛肉産品3個;“荷金來牛肉”被評為安徽省名牌産品,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興程食品“憶中味”酸湯牛腩在安徽省農業産業化交易會上榮獲金獎。

  “‘靈璧黃牛肉’能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靠的是本地肉牛的好品質,也離不開縣裏對品牌的持續培育。”靈璧縣政府相關負責人&&,為打響區域品牌,該縣精心打造了農産品區域公共品牌——“靈農璧選”,開展“皖裏有貨”助農直播,讓優質黃牛肉走進千家萬戶。

  如今,靈璧縣黃牛養殖規模、檔次、效益不斷提升。現有養殖專業合作社36家、養牛場(戶)1813家,其中千頭以上規模牛場17家。形成了以“荷金來肉牛加工企業”為龍頭,“眾邦母牛繁育場”為依託,“桂柳、久犇、開源、田園”等肉牛規模育肥場為基地,“馮廟皖北黃牛交易市場”為載體的肉牛産業經營格局。

  在品牌帶動下,靈璧肉牛産業鏈不斷延伸,從單一養殖向加工、銷售全鏈條拓展,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享受到品牌紅利,産業發展形成“養殖提質—加工增值—市場擴容”的良性循環。

  靈璧縣副縣長許東方&&,下一步,該縣將堅持新發展理念,以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綠色發展為路徑,將肉牛産業作為鄉村振興和農業強縣建設的主引擎,全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優質安全高效肉牛生産加工基地。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