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的安徽省肥東縣迎來秋陽。浮槎山景區內,游客紛至沓來,登高賞秋,盡享雨後初霽的清新與愜意。
這一派熱鬧景象,與肥東縣精心打造的長古旅游公路密不可分。自這條公路貫通以來,沿線景區人氣持續攀升,“交通動脈”的引流效應日益凸顯。浮槎山景區負責人欣喜地介紹:“國慶期間,景區共接待游客65880人次,日均8235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2.88萬元。”與之南北呼應的江淮僑鄉·六家畈項目同樣表現亮眼,國慶期間接待游客約6萬人次,營收達42萬元。自然風景與人文底蘊在此交融,相得益彰。

過去,肥東縣雖坐擁豐富的文旅資源,卻因分佈零散、交通銜接不暢而面臨“資源整合難”的發展困境。交通的“最後一公里”瓶頸與區域品牌影響力不足,一度制約着文旅産業的升級步伐。長古旅游公路的建成,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之舉。它通過“交通+文旅+産業”的深度融合,為肥東全域旅游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這條綿延約110公里的旅游公路將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與國家4A級旅游景區岱山湖這兩顆璀璨明珠串聯起來。它途經長臨河老街、浮槎山、四頂山森林公園等眾多景點,將該縣7個鄉鎮的農文旅資源“串珠成鏈”。
長古旅游公路沿線煥發活力的,遠不止於文旅風光。一座座現代化農業園區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成為鄉村振興的亮麗風景。位於橋頭集鎮的安徽現代霧耕農業科技示範園內,一座座造型酷似“金字塔”“鳥巢”“土樓”的智能溫控大棚蔚為壯觀,在藍天映襯下充滿科技感,令人仿佛步入科幻世界中的“未來農場”。
“正是看中長古旅游公路便捷的交通優勢,我們才決定落戶於此。如今,通過這條路,園區每天對外銷售的葉類蔬菜超過1噸。”示範園工作人員介紹道。
該産業園總投資達16億元,分三期建設。一期120畝已於2022年建成投産,二期16座霧耕植物工廠已建成8座投産面積240畝。目前,産業園年産果蔬400噸,産值800萬元,新增就業100餘人,帶動周邊群眾就業30人。三期物流配送中心也已建設完成。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年産量達10萬噸,産值8億元,稅收5000萬元,並可新增就業超1000人,帶動500名附近農戶靈活就業。
在長古旅游公路的強力驅動下,肥東縣成功躋身“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行列。2024年,全縣農村社區村級經營性總收入達2.63億元,5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全覆蓋,100萬元以上佔比近70%。今年上半年,該縣接待游客57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1.7億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如今,長古旅游公路已超越單純的交通功能,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城市與鄉村的重要紐帶。它讓肥東昔日散落的文旅“珍珠”,有望串聯成一條奪目的“項鏈”,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彭紅玲 汪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