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在合肥市瑤海區文澮苑小區的地下停車場,市民董先生申請安裝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正式送電,自他購車之日還不到一週時間。這一高效流程,反映出合肥市民安裝個人充電樁變得越來越便捷。
隨着新能源汽車在合肥的快速普及,小區充電需求日益旺盛。以往車主安裝充電樁多采用零散接線方式,施工成本較高。為從根本解決問題,國網瑤海供電分公司計劃在小區設置充電樁專用集中表箱。“這種模式就像預留了‘電源插座’,車主申請接電時只需要從集中表箱引線即可。”該公司客戶經理趙偉説。
國慶節前,趙偉與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完成聯合現場勘察,確定了集中表箱安裝位置。10月11日,首批四個集中表箱正式通電,可同時滿足36位車主的充電需求,未來還將根據實際需求動態增加集中表箱數量。
據統計,自集中表箱送電以來,文澮苑小區已有18位車主使用了個人充電樁。董先生的停車位與三號表箱直線距離僅22米,處於4S店贈送的30米表後線範圍內,因此本次接電未産生額外費用。
數據顯示,合肥市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火爆。今年1至7月,全市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9.62萬輛,同比增長30.57%。與之相應,同期全市新增居民個人充電樁達3.21萬個,是去年同期的1.48倍,預計全年新增數量將突破7萬個。
為了全方位服務合肥市民便捷辦電、無憂綠色出行,國網合肥供電公司自2024年6月起打造並推出“讓電動汽車和我一起回家”特色服務品牌。該公司繪製了全市居民充電樁需求熱點地圖,和街道、社區及小區物業公司建立聯動機制,率先在安徽省內推出“一小區(社區)一證明”服務模式,即由物業或社區為單位,統一出具覆蓋全小區的充電樁安裝許可證明,車主無需再重復提交相關許可材料。截至目前,該項服務已覆蓋全市45個小區和18個社區街道。
針對部分老舊小區存在的電力設施基礎薄弱、佈線空間有限等問題,該公司創新實施了“網格化”供電布局改造策略。通過緊密結合小區實際車位分佈和現有電源點位置,規劃建設了超5000個充電樁專用表箱,將用戶車位至電源接入點的平均距離縮短至30米以內,顯著降低了用戶的接電成本。目前,合肥市充電樁平均辦電時間壓降至一週以內,實現了“一次上門、當日辦結”。
今年4月,居民新能源汽車購車與辦電“一件事”舉措納入合肥市“高效辦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自主創新事項清單。自2024年以來,國網合肥供電公司已“先行一步”,陸續在全市26個汽車銷售4S店、車管所內設置便捷辦電“二維碼”,形成“購車-申請-安裝”的無縫銜接。
此外,該公司於今年9月份成功打通了政企資源共享交換平台的數據接口,居民通過線上渠道申報個人充電業務時,系統可自動在線核驗並調取身份證、車位産權等5類關鍵電子證照信息,真正實現了“免證辦、零跑腿”的服務升級,使得合肥市民新能源汽車充電便利度進一步提升。(李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