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14日報道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11日報道,在中國,最長的特高壓輸電線路從西北偏遠地區延伸至人口密集的東南沿海地區,全長超3200公里。
這條線路始於中國西北部的偏遠沙漠,那裏鋪設着大規模光伏陣列與風力渦輪機,發電量驚人。線路向東南蜿蜒,沿着山脈間的古老河道延伸,最終抵達安徽省,那裏也是中國多家頂尖電動汽車與機器人製造商的所在地。
這僅僅是其中一條輸電線路。目前中國已建成40多條類似線路,每條的輸電容量均超過美國任何一條線路。中國採用的技術使其線路效率遠超全球絕大多數地區。
中國大力推廣清潔能源技術。中國新增汽車中半數為新能源汽車,約4.8萬公里的高速鐵路網也主要依靠電力驅動。今年4月,風電與光伏發電量佔中國總發電量的比例已超四分之一,這一里程碑式成就全球鮮有國家能夠企及。
然而,這些清潔能源大部分産自光照充足、風力強勁的西部與北部地區,與人口密集、工業集中的區域相距遙遠。中國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居住在東部,那裏白天多雲、夜間風力微弱、河流平緩,清潔能源開發潛力有限。因此,為將電力輸送至需求旺盛的地區,中國正在推進電網升級。
中國如今正着手建設全球首個覆蓋全國的特高壓輸電網絡。
報道&&,中國的電網擴張計劃與特朗普總統推行的政策形成鮮明對比。後者主張增加化石能源開採,並且撤銷了聯邦層面推動清潔能源應用的相關項目。
事實上,在特朗普就職前,美國僅數百公里的輸電線路就曾不得不面臨長達17年的審批流程。
中國多條特高壓線路採用直流輸電技術,這種技術能實現電力的遠距離傳輸,且幾乎不存在其他國家多數高壓線路面臨的傳輸損耗問題。
報道稱,中國效率更高的輸電線路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具有深遠影響。這些線路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能否加快減少其煤炭使用量。
更先進的電網正在解決中國能源規劃者面臨的核心難題:西部地區氣候條件適宜發展光伏、風電與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超出本地需求。
中國國家能源局電力司負責人在去年的新聞發布會上&&,為提升電力系統對新能源消納的能力,要加快推進新能源配套電網項目建設。
報道稱,中國當前的電力消耗量已是美國的兩倍。到2050年,中國計劃將特高壓線路數量再增加兩倍。
2024年底中國最新公開數據顯示,全國已有19條800千伏特高壓線路投入運行,另有22條1000千伏線路。
特高壓線路建設有助於中國減少空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芝加哥大學8月發布的衛星數據分析顯示,2014年以來,中國空氣質量污染程度下降41%,這使得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了近兩年。

8月19日拍攝的“寧電入湘”工程(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寧夏中衛市中寧換流站及配套新能源項目(新華社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