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太湖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在北中鎮元畈村舉辦丘陵山區機械化推進水稻機收減損現場會,通過“技術培訓+現場演示”雙模式,助力提升當地水稻機械化作業水平。北中鎮及周邊種糧大戶、農機手等70餘人參會。
“要讓大家看得見操作、學得會技術、守得住安全。”培訓環節,技術人員重點圍繞收割機參數調試、作業路線規劃、田間操作規範等環節,結合當地水稻品種與種植模式,詳細講解了水稻機收減損技術。隨後,工作人員緊扣《農業機械安全生産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及“三秋”農機作業安全要求,通過案例分析普及安全作業規範,進一步強化參會人員安全意識,構建“技術賦能+安全兜底”的雙重防線。
現場演示環節,3&不同型號的聯合收割機一字排開,機手們熟練操控“鐵牛”穿梭稻田,高速運轉間,成片的水稻被“吞”進去,秸稈很快被“吐”出來,金色瀑布一般的稻穀,紛紛被“收入囊中”。短短8分鐘,一塊600平方米左右的稻田便完成收割,留下一行行整齊的稻茬。
機收減損是農業生産“降損耗、提産量”的重要措施。此次現場會,既是對國家政策部署的積極響應,也是針對丘陵山區地形特點的精準施策,切實提升了種植戶和農機手的機收減損技能水平,對全縣糧食作物單産提升、保障區域糧食安全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下一步,太湖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將持續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常態化開展技術培訓與現場指導,進一步降低水稻機收損失率,挖掘增産減損潛力,助力全縣主要糧食作物單産提升。(李淦 陽勇)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