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上:多業態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10/16 17:20:09
來源:潁上縣委宣傳部

潁上:多業態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字體:

  近年來,潁上縣紅星鎮吳寨村以“四季田園 七彩吳寨”為定位,通過黨建引領、科技賦能與模式創新,構建起多業態融合的産業發展體系,成功入選2025年度安徽省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為鄉村振興樹立了實踐樣板。

  黨建領航:築牢産業發展組織根基

  吳寨村將黨建作為産業發展的“定盤星”,創新組織模式激活發展動能。吳寨村邀請安徽農業大學專家精心編制《吳寨村産業發展規劃(2021-2025)》,明確設施農業、特色養殖、農産品加工等發展方向。

  依託村兩委、種養大戶等群體,吳寨村成立先鋒黨支部,創新推行“黨支部+公司+黨員+合作社+農戶”模式。村黨委書記牽頭抓集體經濟,村“兩委”班子兼任産業項目負責人,形成“黨員帶頭幹、群眾跟着上”的聯動格局。

  吳寨村積極搭建結對共建平台,將黨建工作與人才培育、技術推廣深度融合。聯合安徽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實施“學歷提高+技能提升”行動。目前,已有23人擁有專科及以上學歷,選送8人參加農業經理人培訓。這些“土專家”將高校所學運用到村辦企業管理中,有力推動種植技術迭代與産業規劃落地。

  成立村辦企業潁上縣七彩吳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吳寨村的重要舉措。公司由“兩委”班子直接管理,打造“七彩吳寨”品牌,形成了黨建促産業、産業強集體的良性循環。

 鏈條延伸:構建三産融合發展生態

  特色種養規模化築基。吳寨村以“七彩”為布局特色産業,注重科技賦能,激活産業潛力,形成多元種植養殖體系。在種植端,發展設施蔬菜大棚300畝、瓜蔞680余畝。養殖端,培育規模化基地,建成4個生豬養殖場、2個肉牛養殖場、6個肉羊養殖場、10個肉雞養殖場,及1200畝淡水養殖基地,形成“種養互補”的生態循環模式。

  加工物流延鏈增值。為破解農産品存儲加工難題,吳寨村投入駐村工作隊資金10萬元,建成500立方米冷藏保鮮庫,保障蔬果新鮮度以提升售價。新建瓜蔞烘乾房,年處理40萬斤瓜蔞皮,帶動種植戶每畝增收400元以上。通過村辦企業統一收購加工,創新收購模式,既增加了農戶收入,又為集體創造收益。

  數字賦能拓寬銷路。吳寨村搭建電商直播間,配備專業設備,由駐村第一書記帶隊開展直播帶貨。線上推廣酥瓜、紅薯粉絲等特色農産品,實現“田間到餐桌”的直達銷售。今年上半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100萬元,實現了從“薄弱村”到“示範村”的跨越。

  治理協同:鄉風與産業雙向賦能

  吳寨村創新“七大分配模式”,將産業發展與鄉村治理深度融合。設立積分超市,村民參與改廁、環境整治可兌換積分換物品,推動村落美化、道路綠化、村莊亮化;常態評選“好媳婦”“美麗庭院”等,對獲獎者給予積分獎勵,一年開展2至3次常態化評比,帶動村容村風改善;資助品學兼優學生,舉辦“童心向黨”活動,以文明鄉風涵養發展生態。

  通過“請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舉措吸引鄉賢回歸,8個家庭農場、3家企業在道路建設、助學扶困等領域助力鄉村發展,凝聚起多方參與的合力。

  此外,組建6支志願服務隊伍,劃分9個網格單元,通過“群眾點單、志願接單”解決民生訴求;20名巾幗骨幹參與矛盾調解、環境監督,形成“産業興、鄉風正”的良性循環。

  從“産業滯後村”到“和美示範村”,吳寨村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通過“種養+加工+電商+治理”的多元融合,讓“七彩田園”真正成為富民強村的“聚寶盆”。(李軍 朱筱怡)

【糾錯】 【責任編輯:李東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