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縣:茶香戲韻匯運河 一方茶館潤民心-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10/15 16:21:40
來源:泗縣縣委宣傳部

泗縣:茶香戲韻匯運河 一方茶館潤民心

字體:

  2025年以來,泗縣立足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將運河風情街“百姓茶館”作為傳承歷史文脈、服務基層群眾、激發街區活力的創新載體,通過“空間重塑、文化浸潤、服務賦能”,探索出一條文化遺産保護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深度融合的惠民新路。

  打造融匯地方特色的文化會客廳

  該項目堅持將茶館本身作為一件展品來打造,使其成為集中展示泗縣地方文化與運河風情的城市記憶博物館。遵循隋風唐韻,青石基座、褐色立柱、飛檐翹角與古運河景致渾然一體。步入室內,精心營造的質樸氛圍撲面而來:本土書畫作品懸挂於土色墻壁,老式八仙桌、雕花門窗與陶瓷茶具承載着歲月的溫度,處處流露着泗縣獨特的市井生活氣息。特別設置的“運河記憶墻”,陳列着從百姓家中徵集的老照片,定格了縣城變遷與百姓生活的煙火記憶,通過老茶具、舊船模等實物展陳,生動串聯起運河流淌的故事,讓居民和游客在品茗之餘,能直觀地“閱讀”歷史,找到情感歸屬,使茶館成為凝聚鄉愁、展現地方魅力的文化會客廳。

  構建主客共享的文旅活力場

  茶館的成功運營,有效激活了漕運風情街的整體活力。其文化磁極效應得到充分發揮,門前廣場被打造為“運河文化百姓大舞&”,常態化開展非遺展演、民俗市集、節慶文化體驗等“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的精彩活動。同時,茶館積極拓展街區公共服務功能,引入公益閱讀角、便民信息站,並緊密聯動周邊的特色農産品展銷區,集中展示銷售本地物産,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産興街”。這種“茶館+廣場+市集”的聯動模式,成功將文化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和人流量黏性,使街區從單一通行空間轉變為集文化體驗、休閒消費、社交互動於一體的主客共享活力地帶。

  營造永不落幕的百姓戲苑

  文化生命力在於日常浸潤。茶館堅守“平價惠民”初心,推出“一天一塊錢”的百姓茶,確保文化消費“零門檻”。在此基礎上,其文化供給豐富而有序,“上午曲藝、下午戲曲”的常態化演出菜單深受歡迎。每日上午,評書、大鼓、揚琴等曲藝節目輪番登場,為晨練歸來的居民提供愜意的歇腳點;每日下午則固定為“泗州戲”專場,經典劇目餘音繞梁,不僅為老戲迷守護了精神家園,也為年輕一代打開了認知傳統、愛上鄉音的藝術窗口。通過這種高頻率、高品質、低成本的文化浸潤,確保茶館從早到晚洋溢着藝術的活力,成功營造了一個演員有舞&、戲迷有歸屬、文化有傳承的“百姓戲苑”,讓非遺藝術在煙火氣中生生不息。

  集成多元融合的文明實踐站

  在提供豐富文化演藝的同時,茶館的功能進一步延伸,被賦予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新使命。多元化的志願服務項目被引入其中,使其從傳統的品茶聽戲場所,升級為功能複合的綜合服務平台。文化志願者定期在此開展公益講座、藝術輔導和閱讀分享;同時提供健康義診、法律諮詢、應急科普等便民服務。此外,茶館內設置的自助飲水、無線網絡、充電插座等便民設施,以及計劃開發的文創茶具,進一步滿足了不同群體的現代需求。這種“文化+志願+便民”的融合發展模式,顯著拓展了公共文化空間的服務外延,使其成為一個集文化傳播、便民服務、社區凝聚於一體的複合型平台,讓新時代文明新風在潛移默化中滋養民心。(單珊)

【糾錯】 【責任編輯:劉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