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藕香滿塘。在合肥市肥東縣望荷家庭農場的200余畝藕田裏,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挖藕工人們手持高壓水槍,在齊膝深的荷塘游泥中有序作業。強勁的水流衝開層層淤泥,一根根飽滿粗壯的蓮藕浮出水面。工人們熟練地撿拾、清洗、裝筐,這些採挖新鮮的蓮藕將發車運往合肥及本地農貿市場及商超,走上市民的餐桌。
10月11日上午9時許,農場負責人許慶貴在合肥菜市忙完交易,便匆匆趕回藕田,指揮現場的採挖工作。
許慶貴種藕十幾年,不畏困難,吃苦耐勞,將蓮藕産業越做越大。在和農業打交道之前,他是一名在城市建築工地上穿梭的鋼筋工。2013年,許慶貴決定回到生他養他的土地,流轉了500多畝土地,開啟了與蓮藕相伴的創業生涯。
轉型之路並非坦途。創業初期,缺乏技術經驗是許慶貴最大的“攔路虎”。於是,他虛心向有經驗的老農請教,四處拜訪種藕能手,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行。
最終,他選出了200多畝環境無污染、水源良好、道路暢通的成片水田,規模化種植蓮藕的夢想就此扎根。
10年來,望荷家庭農場在縣、鎮農業部門的指導下,許慶貴的蓮藕種植技術日益精進。
2022年,他的家庭農場通過加強品種改良、優化生態環境等手段,顯著提升了蓮藕的産量和品質。同年,他開始謀劃産業升級,探索發展蓮藕深加工項目,開發蓮藕粉、藕遇面等産品,以延長産業鏈,提高蓮藕的附加值。
2023年,他在參加安徽省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培訓期間,向安徽農業大學專家團隊尋求合作。在他們的指導下,許慶貴成功研發出“藕遇面”産品。該産品推向市場後,以其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2024年,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安徽名優農産品暨農業産業化交易會上,望荷家庭農場生産的純藕粉從眾多參展産品中脫穎而出,榮獲金獎。“我們農場年産蓮藕200多噸,其中‘藕遇面’和藕粉的年産量已達到20噸,年收入約150萬元。同時也解決當地20余名村民就業。”許慶貴説,未來計劃進一步擴大規模,並將種植技術傳授給村民,帶領更多人通過種藕增收,共同走上鄉村振興的“快車道”。(汪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