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收關鍵時期,廣德市桐汭街道蘇覺社區村民胡來福卻望著自家金燦燦的稻田犯了難,田頭那座承載農機進出的樓板橋突然斷裂,眼看著成熟的稻子無法及時收割,他心急如焚。
“橋一斷,收割機根本進不來,這滿田的稻子可怎麼辦?要是耽誤了農時,一下雨,損失就大了!”日前,胡來福在發現橋梁斷裂的第一時間就將這一緊急情況向蘇覺社區進行了反映。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接到胡來福的求助後,蘇覺社區黨委高度重視,立即將其列為當前“為民辦實事”的首要任務。社區負責人迅速帶領工作人員趕赴現場進行勘查,發現原有樓板橋因年久老化,中部預製板出現結構性斷裂,已無法承受農機重量,確需立即重建。
“農業生産一刻也耽誤不起,必須搶在收割機下田前把新橋修好!”社區現場辦公,當即敲定重修方案,並緊急協調施工隊伍,調配砂石、新的樓板等建築材料。
從勘查、定方案到組織施工,社區工作人員全程跟進、協調督促。施工隊伍搶抓工期,清理基座、鋪設新樓板、加固橋體……各項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僅僅一天時間,一座堅固結實的新樓板橋就橫跨在溝渠之上,恢復了農田與外界的暢通。

看著收割機穩穩駛過新橋,開進自家稻田,胡來福臉上終於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真沒想到這麼快就修好了!太感謝社區了!這下我的心徹底踏實了,今年的收成有着落了!”他激動地説道。
一座小橋的快速修復,解決的不僅是農機下田的“最後一米”難題,更連通了社區與居民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蘇覺社區以“一天都不耽擱”的效率,積極回應群眾“急難愁盼”,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為民辦實事”的宗旨,在秋收的大地上書寫了一份充滿溫度與擔當的民生答卷。(劉仕玲)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