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瑤海區勝利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是一座佔地2400平方米的嵌入式養老綜合體。服務中心裏有40多位長住老人,家基本在周邊小區。許多人常説的“一碗湯的距離”,在這裡成了日常——子女提着剛燉好的排骨湯,到這裡湯還冒着熱氣,親情因此更多了一份安心。

藏在細節裏的貼心,最能打動老人。食堂的菜單是“私人定制”的:高血壓老人的餐食少鹽,糖尿病老人的餐食控糖,咀嚼不便的則有精心烹制的營養糊。護理員龐阿姨照顧一位老人六年多,連對方“會吐掉菜葉、只喝清湯”的小習慣都記得清清楚楚。此外,中心還提供家政、助浴、送餐等上門服務,覆蓋居家養老需求。
更讓老人和子女安心的,是“不用跑遠路”的醫療保障。中心離社區衞生院只有50米,老人頭疼腦熱,醫生幾分鐘就能上門;需要外出診療時,工作人員會陪着去醫院,還能安排遠程會診。中心還建立了智慧養老檔案,老人的健康數據、飲食偏好、活動記錄等都能動態更新。
走在中心裏,隨處可見“懂老人”的設計:走廊做成綠皮火車廂的樣子,用瑤海老廠名命名老人房間,墻上張貼着老人的幸福照片,認知功能下降的老人門口,會貼一朵小花幫他們認房間——這些暖心細節,讓老人住進這裡不覺得“陌生”。從晨起的回春操到下午的手工課,老人的生活不是被動地“被照顧”,而是主動地創造、社交與娛樂。
這裡不僅是養老院,更是一座充滿活力的老年大學。中心免費向社區所有老人開放活動空間,開設老年大學課程,組建各類興趣社團。墻上的課程表排得滿滿當當:從舞蹈到戲曲,從繪畫到非遺剪紙,從音樂療愈到健康講座,豐富的活動裝點着長者們的精彩生活。

從“怕老人孤單”到“讓老人開心”,從“擔心看病難”到“醫療送上門”,勝利路街道的這處養老中心,用最樸素的方式,回答了“老人如何安享晚年”的民生考題。(陳欣恬 張夢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