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傅,太感謝您了!這熱水器終於修好了,可算解決了我的大難題!”握着志願者王傳龍的手,空巢老人巫奶奶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近日,在合肥市瑤海區大興鎮興集社區,一位騎着三輪車、載滿維修工具穿梭於街巷的“王師傅”,成為居民們交口稱讚的暖心人。

維修難、維修貴是困擾部分困難家庭和空巢老人的現實難題,興集社區黨委在常態化走訪中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急難愁盼”。一些家用電器的“小毛病”,往往因行動不便、費用較高而“一拖再拖”,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更潛藏着安全隱患。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社區迅速行動,以黨建為紐帶,整合資源、搭建平台,組織紅色小管家、網格員開展“敲門行動”,入戶精準摸排需求,僅一週時間便收集到各類維修需求20余條。
需求清單在手,服務如何落地?社區將目光投向了常年熱心公益、義務為居民修理家電的王傳龍。接到社區的“派單”,王師傅毫不猶豫地接下了任務,開啟了他的公益維修之旅。
在“窗簾之約”服務對象劉老的家中,面對突然黑屏的電視機,王師傅頭戴探照燈,小心翼翼地拆解機器,逐一檢測零件與線路,最終精準定位是線路老化問題,清晰的畫面再度呈現,劉老臉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在低保監測戶田大哥家,針對燃氣灶無法點火的故障,王師傅仔細檢查後發現是油污覆蓋導致感應針失靈,他耐心清理調試,隨着啪的一聲脆響,藍汪汪的火苗重新燃起。
每一次維修,都是一次溫暖的傳遞。王師傅不僅“手到病除”,更在服務中主動化身“安全宣傳員”,向居民們耐心講解家電日常保養知識與安全用電注意事項,提醒大家定期排查隱患。樸實的語言,專業的指導,讓居民們在解決眼前困難的同時,更收穫了長久的安心。“能利用自己的手藝,為社區裏有需要的鄰居出點力,我心裏也高興。”王傳龍擦去額角的汗水,道出了最真摯的心聲。
“社區將持續深化‘黨建+能人’志願服務模式,挖掘、培育、壯大社區‘能人’隊伍。”興集社區相關負責人&&,通過把黨建的“軟實力”轉化為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硬支撐”,共同繪就社區治理與幸福的“同心圓”。(王璇 謝高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