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期,在安徽銅陵,以犁橋水鎮、永泉小鎮為代表的文旅地標持續升溫,非遺展演與沉浸式體驗交織,繪就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深度融合的生動圖景。

走進犁橋水鎮,古今交融的文化場景撲面而來。水上舞&上,“七仙女”乘竹筏而來,水袖輕揚間唱響《天仙配》,讓游客仿佛置身戲中,引得陣陣喝彩;方塘一側,“打鐵花”表演登場——匠人們赤膊上陣,將鐵水奮力擊向夜空,轉瞬化作漫天流光;非遺市集裏,兔子燈、石雕、陶瓷鳥哨等手工藝品琳瑯滿目,攤主現場展示製作技藝,濃濃煙火氣中透着文化韻味。
“雙節”期間,永泉小鎮“柴鍋飯”“銅錢購物”等充滿煙火氣的項目持續火爆,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度假休閒。
兩個小鎮的“點上出彩”,源於銅陵“面上發力”的文旅發展布局。該市始終以深化文旅融合為主線,邀請專家精準研判“夜間經濟”“沉浸式體驗”等消費新風口;在載體建設上,形成以永泉、犁橋為示範引領,銅文化、白姜文化為特色支撐,浮山、大通古鎮等梯次推進的發展格局。同時,通過打造銅文化研學課程、開發生態康養産品等舉措,持續豐富文旅供給;同步推進市場秩序整治與安全保障,讓游客玩得開心、游得安心。10月1日至4日,銅陵共接待游客57萬人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發展答卷。
“文旅發展不是‘單打獨鬥’,要讓每個點都能融入全市的大格局。”銅陵市文旅局局長李文慶&&,下一步,銅陵將繼續深耕“小而美、精而特”的業態,既要把犁橋水鎮、永泉小鎮的經驗複製推廣,也要培育更多新增長點,讓游客來了有得玩、有得看、有得買,讓文旅真正成為拉動消費、帶動增收的“新引擎”。(李莉)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