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晚,天色漸暗,涼風習習,正是觀戲好時節。安慶黃梅戲藝術中心裏外早已被人潮裹得嚴實,一波波觀眾攥着票根往劇場裏涌。備受期待和關注的青春版《女駙馬》即將在這裡上演。
與以往戲&上的《女駙馬》不同,本場表演的演員均是來自安徽藝術職業學院黃梅戲表演專業學生,年齡大多集中在15、16歲。在2025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的18部優秀劇目中,這是唯一來自高校而非專業劇團的演出。
記者來到後&,看到主演、群演們正在做粧造,還不時聽見清亮的唱腔。“開嗓是戲劇表演前必不可少的環節,所以大家都提早來做準備。”安徽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院長汪健介紹,“青春版《女駙馬》中實行全場三人飾演馮素珍的大膽嘗試與創新,三角一人的轉換之間,各具特色又完美銜接,很好得展現了馮素珍的膽識文才和敢愛敢恨。”
此次青春版《女駙馬》還在化粧、服飾、舞&調度方面進行了創新,整體效果十分適應年輕人的審美趣味。戲&上的演員蓮步輕移,水袖輕揚,唱腔婉轉、身段靈活,在華美的舞&上將曲折的劇情進行了“老道”的演繹,表演專業而又不乏青春的氣息,給現場觀眾帶來一場獨特的視聽體驗。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中狀元着紅袍,帽插宮花好啊好新鮮吶……”當《女駙馬》馮素珍扮演者之一石紫君身着狀元紅袍唱起《誰料皇榜中狀元》選段時,台下掌聲雷動,將演出推向高潮。
相較於平時在校內演出的摺子戲,在大舞&上演大戲,對年輕學生演員而言並不輕鬆,特別是馮素珍,唱念做打,加上玉帶、鳳冠等十幾斤重的一身行頭,全場演出兩個多小時,對演員的基本功要求非常高。“《女駙馬》這种經典傳統劇目,眾多前輩打造了這麼多經典的舞&形象,尤其是‘女扮男裝’要展現男子的英氣,對於我來説挑戰不小。通過仔細揣摩研究大師們的表演、演唱各個方面,取長補短,我把壓力化為動力。”石紫君認為傳統劇目的青春版,不僅是給青年演員登&鍛煉的機會,更是一種傳承。“經典難以超越,但這也在鞭策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不能止步於此,要接住接力棒,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和喜歡黃梅戲。”
“多次來到安慶參與戲曲展演,但是在展演周舞&上擔任主角是首次。排練以來,大家都在全力以赴準備演出。”《女駙馬》馮素珍扮演者之一張喬子月對於來到安慶深感榮幸也充滿期待。“希望今晚的演出能以青春的方式與觀眾産生了共鳴,給戲迷朋友更好的觀感。”
一台完全由大學生演員演出的經典大戲,得到老戲骨以及耳朵刁鑽的老戲迷們的充分肯定。年近七旬的安慶老戲迷楊志漢,看完演出激動不已,“老戲難唱,因為我們聽得太多了,特別是聽過很多名家老演員的,唱得怎麼樣我們都有比較。這些小孩年紀輕輕的,現在就能唱這麼好,將來不得了!”(見習全媒體記者 劉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