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桐城派主題文物展”開展-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10/01 15:43:55
來源:安徽博物院

“文脈——桐城派主題文物展”開展

字體:

  

  10月1日,“文脈——桐城派主題文物展”在安徽博物院廬陽館(老館)西二樓展廳正式開展。

  本次展覽匯集安徽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安慶博物館、揚州博物館、桐城市博物館等10家收藏單位藏品,展出總計220余件(套)珍貴文物,門類涵蓋手稿、信札、書畫、著作刻本、文房用品等,通過豐富多元的展陳手段全面呈現桐城派的深厚底蘊與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桐城派崛起於清初,鼎盛於乾嘉,余緒延至近現代,是中國文學史上作家最多、歷時最長、影響最大的文學流派之一。桐城派提出“義法”主張,強調“義理、考據、辭章”並重,形成清正雅潔的文風,主導清代文壇兩百餘年。

  第一部分 古文桐城 歸聚千人

  “古文”指先秦兩漢以來的散體文,是相對於魏晉南北朝駢體文而言的。清代,以方苞、劉大櫆、姚鼐等為代表的“桐城派”文人立志振興古文,回歸唐宋八大家的傳統,並對古典散文做了系統地總結,以古文家的自覺意識對散文文體進行深入開掘和細緻打磨,文辭雅潔、結構謹嚴、剪裁精當、平易暢達、雜以説理、輔以考證,為古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古文”旗幟的引領下,桐城派綿延二百餘年,歸聚作家一千餘人,成為清代文壇上最大的古文流派。  

展廳實景

展廳實景

展廳實景

  第二部分 著書立言 翰墨留香

  桐城派不僅是文學流派,也是學術流派、文化流派,他們在經學、史學、詩詞、藝術等領域都有着諸多建樹。他們博覽群書,通曉古今,提出學問之事,義理、考證、文章,三者相濟,不可偏廢,折中漢學與宋學,開啟桐城派治學的新途徑;他們志趣高雅,能書擅畫,寄情於翰墨,悠游於藝林;他們著書立言,將學術成果留存於世,使桐城文脈傳衍不絕。

展廳實景

展廳實景

  展廳實景

  第三部分 為官從教 經邦濟世

  桐城派文人大多通過讀書、科舉的途徑取得功名,或入仕為官,或入幕為僚,或坐館講學,主要從事與行政、文化、教育相關的工作,有利於桐城古文理論的傳播。他們回報鄉梓,重視家風、家訓,為桐城當地文脈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他們主張經世致用,奮發進取,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展廳實景

 展廳實景

展廳實景

  桐城派,如一股奔涌的清泉,浸潤清代文壇二百餘年,文脈深遠。其風綿延至今,故里後學輩出,勉成國器,“院士之鄉”譽滿天下。

  時值國慶佳節,誠邀您走進老館西二樓展廳,賞讀先賢遺珍,品味“文脈”幽香。(劉東 李鵬飛)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