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光伏發電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合肥市肥西縣花崗鎮的“漁光互補”光伏電站,湛藍色的光伏面板如風帆般佇立於水面,整齊排列,蔚為壯觀。
該電站由陽光新能源開發建設,以“光伏+漁業”探索産業複合,以“光伏+儲能”實現多能融合,是新型光儲融合電站範例。作為合肥市目前規模最大的光儲融合電站,它不僅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更為區域綠色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項目利用兩千多畝魚塘和低窪水坑資源來建設光伏系統,從而實現“板上發電、板下養殖”的複合應用。為保證漁業養殖空間,項目將樁基高度提升至7米,組件間距加大至12米。與此同時,配置15.6兆瓦/31.2兆瓦時液冷儲能設備,既能提供電網的友好支撐,也通過智慧能源方案實現系統融合與全生命周期優化。
據悉,該光伏電站集成了24萬塊光伏面板,總容量高達150兆瓦,日發電量可達到60萬千瓦時,項目兼具能源效益與生態價值。自2023年底投運以來,電站年均發綠電約1.8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煤7.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
未來,該光伏電站將納入虛擬電廠運營,靈活參與電力市場調度,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的共同提升,並為新能源科研和示範應用提供實踐樣本。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