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濉溪縣百善鎮道口村的柳豐農場裏,連片的大豆長勢喜人——飽滿的豆莢沉甸甸地壓彎豆稈;農戶們穿梭在田壟間,彎腰查看豆莢的忙碌身影,與這片生機盎然的作物相映成趣。

近年來,道口村黨組織主動牽線搭橋,牽頭構建起“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柳豐種業”的四方合作體系,建立“保底收益+入股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同步推行“訂單種植+高價收購”的長期契約合作模式。
道口村種糧大戶王永華正在田間為他的500多畝大豆噴施葉面肥。他臉上洋溢着笑容説道:“這是和柳豐訂單種植的大豆,用的種子也是他們公司自己研發的,畝産比普通種子高100斤左右,成熟後還不愁賣,就直接交給柳豐就行了,收購價還高於市場價0.3元/斤。”
作為合作企業的柳豐種業,已在道口村流轉土地2200畝,同時常年開展小麥、大豆、玉米種質資源培育工作。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的産量和質量,也為村民和村集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月亮湖上,古色古香的花船緩緩劃過水面,船身綴滿的鮮花隨波輕晃,游客們倚着船欄,任湖風拂過臉頰,靜靜欣賞兩岸的秋景;而在荷塘月色趣園裏,350畝的蓮藕喜獲豐收,村幹部和村民們正在荷塘裏忙着采收蓮藕,大家或彎腰徒手挖掘,或用工具小心刨開淤泥,將裹着濕潤泥土的新鮮蓮藕從塘底取出,裝滿了一旁的竹筐,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一派熱鬧的秋日農忙景象。
這幅集自然之美、親子之趣、休閒之樂於一體的圖景,正是百善鎮片區聯合黨委統籌農文旅發展的生動縮影,每一處細節都透着煙火氣與生命力。
“過去各村‘單打獨鬥’,資源零散分佈、産業同質化嚴重、産業結構單一;現在片區聯合黨委就是‘指揮部’,主動整合片區內農文旅産業資源,串聯運河遺址、明清園、花海基地等特色景點,打造出精品鄉村旅游路線。”該片區黨委書記劉超介紹。自2023年8月,百善鎮以大運河文化為發展契機,依託柳孜碼頭遺址、柳孜文化園等優質文旅資源,以道口村為核心節點,聯合周邊3個村共同成立“柳江口”片區黨委。片區黨委以黨建聯建為紐帶,通過“活動聯辦、産業聯興、人才聯育、發展聯謀”四項舉措,整合起土地、資金、項目、人才等各類優勢資源。這一片區聯動模式,有效推動了産業協同發展、鄉村全面振興、基層高效治理等各項事業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8月,片區4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196.84萬元,展示了片區協同發展的強大合力。
道口村的成功實踐,為濉溪縣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有力借鑒。未來,道口村將持續深化“種業訂單+片區聯建”模式,進一步挖掘自身資源與産業潛力,推動片區內産業更高質量協同發展,為濉溪縣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持續注入新動能。(張明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