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縣:“指尖輕觸”智慧耕作 夯實秋糧豐産基礎-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09/20 15:01:46
來源:和縣縣委宣傳部

和縣:“指尖輕觸”智慧耕作 夯實秋糧豐産基礎

字體:

  眼下,馬鞍山市和縣正值秋糧形成産量的關鍵時期,在一系列農業新技術、新模式的助力下,秋糧田管盡顯“科技范”。昔日“靠天吃飯”的傳統耕作模式正被“智慧賦能”的新圖景所取代,為和縣糧食豐産夯實堅實基礎。

  走進位於和縣西埠鎮的龍門水稻家庭農場,科技的氣息撲面而來。在農場智慧農業控制中心,一塊大屏格外醒目,屏幕上動態顯示農田分區地圖、土壤濕度、氣象數據、病蟲害風險等信息。

  農場主李有忠在自家的2150畝稻田裏,新使用的這套智慧農業系統,讓他足不出戶就能實時監測不同田塊的水稻生長情況,再根據具體長勢和病蟲害情況開展飛防作業,實現精準施肥用藥。

  科技賦能農業,智慧點亮田野。在龍門水稻家庭農場的千畝水稻種植區,連片的水稻散發着陣陣清香,田塊間,每隔一段距離就矗立着一個約半米高的銀色智能閘門。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閘門,正是智慧灌溉系統的“神經末梢”。工作人員只需指尖輕觸智慧灌溉系統,就能遠程控制閘門升降、調節水流大小,實現“按需灌溉、精準供水”。

  除了依託病蟲害監測系統和智慧灌溉系統外,李有忠還通過安裝高空殺蟲燈、測土配方和側深施肥等一系列綠色生態綜合防治技術,使得農藥化肥用量一降再降。

  李有忠介紹:“通過這些新技術的應用,農場的化肥使用量下降近20%、農藥使用量減少近30%,糧食增收20%。”

  科技扎根田野,豐收觸手可及。隨着智慧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龍門家庭農場的水稻生長全程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對於今年水稻豐收在望,李有忠信心滿滿、幹勁十足。

  “有了這麼多新技術的加持,今年的水稻長勢喜人,預計較往年畝産增加10%。作為扎根家鄉的新農人,我覺得種田也是大有可為、大有作為。”李有忠説道。(吳磊)

【糾錯】 【責任編輯:劉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