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碩果飄香,也到了羅氏沼蝦集中上市的旺季,當涂縣姑孰鎮宗和村苦菜圩養殖基地的250畝蝦塘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收穫時節。
天剛濛濛亮,工人們便陸續來到塘邊開啟捕撈作業。隨着漁網緩緩收起,一網網青殼透亮、巴掌長短的羅氏沼蝦躍出水面,個個活蹦亂跳、活力十足。工人們熟練地將蝦倒入塑料桶,按大小與活力分揀後裝入網箱,準備發往市場。
作為市場認可度較高的特種水産品,羅氏沼蝦憑藉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的特點,一直深受消費者青睞。“現在正是收穫高峰,每天能出好幾批貨,價格也穩,26元至28元一斤,畝産能有500公斤左右,算下來畝均效益超兩萬元!”基地負責人笑着介紹。這些優質羅氏沼蝦不僅供應馬鞍山市區,還銷往南京、上海等城市。
豐收的喜悅不僅體現在經濟效益上,更惠及了周邊村民。據統計,基地每年雇傭20余名村民參與捕撈、分揀、運輸等季節性零工,每人年收入可增加2萬餘元。“在這裡幹活離家近,工資日結,比外出打工強多了。”一位正在分揀的村民笑着説。
與此同時,今年苦菜圩養殖基地還向周邊小龍蝦養殖戶供應羅氏沼蝦苗種,鼓勵農戶在稻蝦共作模式中嘗試放養羅氏沼蝦,探索“稻蝦輪作”新模式。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打破了單一養殖結構的局限,更為農戶開闢了新的增收途徑。
如今,在姑孰鎮,250畝蝦塘裏“活蝦出塘”的忙碌場景,正通過“稻蝦輪作”模式不斷延伸。這片充滿生機的養殖基地,不僅書寫着豐收的故事,更繪就了鄉村産業旺、農民腰包鼓的鄉村振興新圖景。(通訊員 趙越 夏燁)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