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安徽肥東:“新引擎”激活縣域發展新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09/11 14:59:03
來源:新華網

聚焦高質量發展|安徽肥東:“新引擎”激活縣域發展新動能

字體:

  新華網合肥9月11日電(吳萬蓉)立秋已過,熱浪不減,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的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內,合肥國軒新材料車間裏石墨化爐運轉不停,工人將原料送入自動化産線,經磨粉、造粒等工序,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陸續下線,一派火熱繁忙景象。

  近年來,肥東縣立足“東向發展門戶”,緊跟“新三樣”趨勢,聚焦新能源汽車賽道,推動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培育起特色配套産業集群,為縣域經濟“換道超車”注入新動能。

  創新為核:突破關鍵技術 培育産業“領頭羊”

  在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中,肥東縣以“創新為核”,聚焦産業鏈關鍵環節與核心技術突破,通過精準招商與企業培育,持續壯大産業集群,打造區域産業“領頭羊”。

  “公司目前已建成年産5萬噸鋰電池人造石墨負極産線,是合肥唯一該類生産商,規模居安徽前三。”合肥國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賈寶成介紹,“産品穩定供應南京、青島、廬江國軒,達産後將實現年産10萬噸産能,配套100吉瓦時動力電池,依託園區化工鏈形成內部循環,為合肥新能源産業加碼。”

  2025年8月13日,安徽馳宇新材料車間內生産的電池殼體半成品。(肥東縣委宣傳部供圖)

  同在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的安徽馳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於2021年2月成立,2022年6月投産,憑藉注塑、碳纖維加工等四大工藝,成為知名車企的供應商,主打動力電池托盤、複合材料上蓋。該公司電池殼體項目總投資9億元,已投産車間規劃年産托盤14萬套、上蓋24萬套;總投資2億元的新建項目正在推進,預計2025年底完工,模壓車間達産後年産100萬件箱蓋,全面投産後年産值預計30億元。

  在技術創新與産業引領上,肥東縣推動企業深耕細分領域技術,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國軒新材料專注鋰電池人造石墨負極研發生産,填補合肥該類産品生産空白;安徽馳宇新材料主攻動力電池托盤、複合材料上蓋等部件,以四大核心工藝打開主流車企供應鏈市場。兩類企業分別在關鍵材料與核心部件領域樹立標杆,助力肥東縣成為合肥新能源汽車産業上游關鍵環節的重要支撐地。

  配套築基:補全産業鏈條 織密協同“服務網”

  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離不開配套支撐。肥東縣圍繞“補能+造件”,布局充電設施與關鍵零部件,構建一體化産業生態。

  2025年8月13日,中科全速智能科技生産的各類汽車充電樁産品。(肥東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科全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旗下新能源子板塊公司)的充電樁車間內,工人有序組裝元器件。公司依託中國科學院技術,打造7千瓦至1560千瓦全功率段充電樁矩陣,配套場站儲能、箱變設施。

  “我們已從單一設備供應升級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可提供光儲充場站全流程服務。”中科全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産總監汪洪&&,“通過智慧能源管理優化調度,提升能效,助力‘雙碳’目標。”

  2025年8月13日,繼峰座椅(合肥)有限公司的汽車座椅生産線上,工人們正在加工座椅套。(肥東縣委宣傳部供圖)

  繼峰座椅(合肥)有限公司是上海繼峰控股子公司,專注汽車整椅生産,配備機器人輔助、自動發泡線等技術。“隨着市場需求變化,我們加大研發投入,力求産品智能化、人性化突破,為消費者帶來更優駕乘體驗。”運營經理靈夫説道,其産品兼顧舒適與安全,適配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趨勢。

  近年來,肥東縣圍繞工業增速等目標任務,進一步監測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密切關注重點企業生産情況和指標變化,及時掌握和分析研判行業運行態勢,將具有一定規模、符合産業政策、有發展前景的産業鏈企業列入培育庫進行重點培育、重點扶持。瞄準上游關鍵材料與核心部件瓶頸,以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為重要載體,引入並培育重點企業構建産業生態。

  一方面,通過招引總投資120億元的國軒電池材料基地項目,建成合肥唯一、規模居安徽前三的年産5萬噸鋰電池人造石墨負極産線,達産後將實現10萬噸産能,可配套100吉瓦時動力電池,還能依託園區化工鏈形成內部循環,為合肥新能源産業補鏈強基;另一方面,培育安徽馳宇新材料等本土成長型企業,憑藉注塑、碳纖維加工等核心工藝,成為主流車企供應商,當前已投産項目可年産14萬套動力電池托盤、24萬套複合材料上蓋,總投資2億元的新建項目投産後,年産值預計達30億元,進一步完善動力電池配套産業鏈。

  在此過程中,該縣從多方面為産業護航:機制上,落實産業鏈鏈長調度、重點項目縣領導包保機制,以“簽約即配地、報批即清表、開標即進場、拿地即開工”為目標,推動項目建設提效;服務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減少審批要素,建立跨部門聯合辦理機制,精簡流程材料;政策上,落實國家、省、市政策並組織企業申報專項資金,同時以“畝均效益評價”完善縣域工業支持政策,優化産業結構。​

  跨界賦能:拓展産業邊界 培育業態 “新場景”

  智能化浪潮下,肥東縣着力推動技術跨界應用,完善終端銷售,形成“研發-生産-銷售”閉環。

  2025年8月13日,合肥恒新基電子傳感器生産線上,工人正在檢測設備。(肥東縣委宣傳部供圖)

  位於肥東經濟開發區的合肥恒新基電子,是專注智能傳感器的高新技術企業,産品從家電拓展至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的傳感器可用於電池溫控(BMS)、充電樁保護、智能座艙交互等場景。”合肥市恒新基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勇介紹,“企業近三年投資超億元升級産線,自動化率超80%,2024 年上半年出貨量、銷售額同比增40%。”

  産業發展帶動終端銷售。肥東汽車文化城聚集30家汽車銷售企業(10 家新能源專營),涵蓋小米、特斯拉等品牌。“近年人氣越來越旺,離不開市場發展與政府扶持。”汽車文化城內某新能源銷售企業負責人説,“2024年,26家在庫企業銷售額 86.8億元,其中9家新能源企業達68.3億元,佔比78%。” 肥東經開區通過“雙招雙引”、落實政策,推動汽車文化城提質增效。

  此外,該縣發放3200萬元消費券、85萬元置換補貼,帶動新能源汽車銷售額約18億元;建立産業鏈企業培育庫,精準服務重點企業。

  “新能源汽車産業是肥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肥東縣政府相關負責人&&,“接下來將對接合肥産業布局,依託現有基礎打造汽車零部件産業基地,持加大扶持力度,推動企業做大做強。肥東將以該産業為‘新引擎’,在縣域發展賽道上跑出加速度,為區域經濟貢獻更多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