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古邑,千年文脈與現代産業交融,三孝故里,傳統根基與發展浪潮激蕩。望江,這片孕育雷池文化的豐饒熱土,正以因地制宜為“墨”、奮進實幹為“筆”,書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數實融合:紡織服裝蝶變躍升
走進望江縣印染中心的旺江紡織科技公司,車間乾淨整潔,無傳統印染企業的嘈雜與異味。“廠房設計時就優化了染缸、織機管道布局,既達標排污,又提升15%以上生産效率。”該公司負責人董思宏説。
以該印染中心為核心,周邊5公里內集聚望江童裝城、國聯服裝城等載體,形成“化纖-紡紗-印染-成衣-電商”閉環的“5公里産業圈”。“原材料當天能採購,成品次日達長三角,物流成本降近20%。”安徽勝得利服飾負責人黃德勝坦言,便利配套讓企業去年産值超8000萬元,今年預計增30%。
目前,望江經開區集聚近80家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超1萬家市場主體,年産童裝約佔全國1/7。同時,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突破:申洲針織建設智能製衣項目,全自動吊挂、AI質檢等技術縮短30%訂單周期,目標打造“燈塔工廠”;國聯紡織搭建的省級工業互聯網平台,已服務512家企業,助其平均降能耗12%。今年上半年,該縣紡織服裝總産值達110.6億元,同比增9.5%。
技改賦能:綠色食品煥發活力
安徽聯河股份的稻米精深加工項目現場,300TPD米糠膨化車間等即將投用。“從大米加工到開發稻米油、生物質能源,一粒稻穀實現全價值鏈利用。”公司副總經理官曉慶介紹,企業去年營收28億元,帶動20萬農戶增收。
在聯河股份帶動下,望江食品企業掀起技改潮。東方米業改造低溫庫,將稻穀損耗率從5%降至1%以下,大米保質期延長1倍,今年訂單增40%;中望農業引進7D榨油生産線,低溫工藝讓菜籽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提5%,今年預計産值破1.2億元。
依託農業資源優勢,望江還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長三角冷鏈物流基地,引進早陽食品等項目,形成四大食品産業鏈,擁有12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89個“兩品一標”産品,推動農産品從“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型。
創新驅動:裝備製造破繭成長
安徽格美智能製造車間內,兩條自動化生産線日産100&工業製冷設備。“自主研發智能控制主板,新産品節能超40%,訂單排至明年3月,年産值將破2億元。”公司總經理張勇説。
瑞恒電子的100&高速鑽攻機,正加工精度達0.005毫米的精密部件,可替代進口。“計劃3年增200&設備,打造全省最大CNC加工基地。”該公司副總經理倪紅霞&&,企業今年預計實現産值1.5億元。
近年來,望江承接長三角産業轉移,引進運達風電等企業,建智能製造産業園提供標準化廠房,並聯動科研院所破解技術難題。今年1至7月,該縣裝備製造業規模産值達28.5億元,同比增40.9%,成為縣域經濟“新引擎”。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傳統産業煥新升級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轉型仍舊在路上,望江縣傳統産業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向着高質量發展邁進。(林生)

